谁用谁知道!乱评台海之战中的WZ-10
在这个国庆佳节,守在论坛的网友也没有白辛苦一场,看到了一张WZ-10的图片和汉和老平的一番表演。
![](/images/load.gif)
最新露面的武直-10照片
对错不论,看了之后的感觉是,作为一位国际知名军事记者、评论员,咋那么不注意素质呢?咋那么没风度呢?大陆网友的“三防”,人家那么一说您就那么一听罢了,没必要着急上火;即便着急上火了也不能口不择言,摆出一幅“我是LM我怕谁”的姿态,这不是自毁形象吗?啥叫越描越黑,老平慢慢琢磨吧!
从另一个角度说,老平着急也是有道理的。且不论那张武直十图片的真假,起码是最新的、最细的一张图片。老平辛辛苦苦收集情报这么多年,漏报、漏评了这张图那可是重大失误,那是要受到上级处分的。
WZ-10对于中国军队意义重大吗?这事要慢慢分析。
从大的方面说,WZ-10填补了中国陆军装备的重大空白。
对比中国和美国的陆军,差距在哪里?看得见的武装直升机方面就是重大的差距。仔细分析,看不见的信息化、数字化程度不说,单从装备种类、数量和性能指标上来说,似乎中美陆军的差距就在陆军航空兵这块。即便和台湾军队相比,大陆陆航也是有差距的。有了好的平台,提升信息化、数字化的程度才有了保证因此,WZ-10如果能够近期列装,的确是填补了空白。
从大陆面对的最迫切的战争看,WZ-10也是中国陆军迫切需要的装备。
把WZ-10和现役WZ-9比,战术性能提高了不止一两倍。
首先,体现在航程上。
以往看大陆两栖登陆演习录象,记忆中好象只在中俄联合军演中出现过WZ-9配合登陆的场面,其他自己练的时候配合63A冲滩的往往是米-17。我觉得这是实际情况的真实反应。
![](/images/load.gif)
早期的武直9挂载武器数量有限WZ-9的最大航程600多公里,折算作战半径大概在240多公里。而台湾海峡北口宽约200千米,南口宽约410千米,平均宽约200多公里。考虑到出发基地不可能设立在海边上这个因素,因此可以说WZ-9不具备跨海作战能力。米17的航程指标也不高,也是将近600公里,但是作为中型运输直升机,不载货多载油之后航程有挖潜的余地,因此具备跨海作战的能力。
但是让兼职人员冲在前面显然是权宜之计,真正的解决正道是WZ-10。资料介绍WZ-10的航程有800多公里,折算作战半径大概是300多公里,基本满足的跨越海峡的需要。如果能有海上直升机起降平台支持,那就有富余了。
其次,是打击能力上的差距。
有了海上起降平台,WZ-9也可以跨海作战,但相比WZ-10战斗力上的差距,就不是容易弥补的了。
老WZ-9可以挂在4枚红箭8,WZ-10可以挂载8枚红箭10,简单的数量对比就差了一倍;新的WZ-9可以挂8枚导弹,但同时也就挤满了WZ-9的挂架,而挂8枚导弹后WZ-10还富余2个挂架可以挂空空导弹或火箭巢,因此差距就在1倍之间。
第三就是性能指标带来的作战效能差距。
红箭8和10相差了一代,10比8的射程远了一倍,带来了载机安全性上的差距;还有就是两机本身的机动性、防护力和侦搜能力上的差距。
这些差距造成的结果,必然在多次交战后逐步积累,从而形成两款机型本质上的差别。
![](/images/load.gif)
最新改进型武直9作战能力有了很大提升 但仍然不及武直10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认为WZ-10的作战能力起码是WZ-9的两倍以上。
在具体的作战环节上,WZ-10大概可以在5个环节发挥重要作用:
第一,反快艇作战
台军目前导弹快艇有50多艘,按照计划将扩充到80多艘,其他具备作战能力的战艇有100多艘。对于这些快艇我们的打击手段是多样的,但从现有的战争实践看,直升机打快艇是效率最高的手段。
WZ-10携带红箭10或C701,命中率高,可以在快艇防空火力外发动攻击,以直升机即可扫荡海峡敌艇,完全不劳我军其他作战平台分心费力。
第二,掩护两栖部队抢滩
两栖部队抢滩前需要舰炮和航空火力支援。按照以往两栖登陆的经验,航空火力要在部队离岸5-10分钟时结束,舰炮火力在2-5分钟时要延伸射击,以避免误伤,要达到这个水平需要相当的战术素质。按照63A的航速推算,此时海上攻击波离岸还有1公里以上,车、艇并未摆脱易受攻击、难以还击的处境。
![](/images/load.gif)
同时战争实践表明,即便是经过的长时间的火力准备,也难以清除坚固工事里的防守之敌,少量复活的火力点也可以给两栖部队带来重大伤亡。二战中,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上的两栖作战都证明了这点。
因此,就需要给两栖部队提供不间断的、实时的、精确的火力支援。
WZ-10对地攻击时,武器配置是8枚导弹、2个火箭巢、1门23MM炮(一说是30MM仿造的欧洲炮),这样的武器配置基本上可以压制一个连的岸滩防守之敌。尤其是红箭10的精确打击能力、云爆攻坚战斗部,恰恰是固定工事火力点的克星。
关于航空兵支援登陆作战,我军早就是深有感触。在一江山岛战役时,我军的伊尔-10在投弹完毕后,仍然俯冲扫射敌阵地,步兵随着强击机的一波波俯冲也是一浪浪的推进。
现在Q5估计是难以重现当年前辈的辉煌了,但WZ-10的可以接替他。使用武直的好处是可以悬停在敌阵正面实施不间断的火力支援,而不是一波波的攻击。
第三,与敌装甲部队交战
台军的装甲旅,每旅编制4000多人,主战坦克150多辆、火炮100门、各型反装甲武器200多件。虽然台军的坦克稍微破了一点,但是考虑到我军跨海作战,坦克数量不会很多,尤其是前期重型坦克更加稀少,因此在装甲能力上我们优势并不明显。台军演习的坦克反舟波射击,有作秀的成分,但是突然出现的装甲集群给我登陆场带来的威胁也不容忽视。
![](/images/load.gif)
台军现役的M48H勇虎坦克
打坦克的手段同样是多样的,但这活毕竟是武装直升机的强项。按照部队损失2/3既失去战斗的惯例推算,12-15架武直十就可以压制一个台军的装甲旅,而且这种打击是单方向的,远比双方在地面上对射划算的多,也有效的多。
尤其是台军以装甲部队反冲击,对于武直来说更加有利。如果他们缩在掩蔽物下、防空火力圈内,还真有点不好动他。不过,台军真是把装甲部队缩起来当固定碉堡使用,给我们以从容加固登陆场的时间、空间也不是坏事。
第四,打击敌空骑旅
台军现有2个空骑旅,主要装备AH-IW“超级眼镜蛇”攻击直升机20多架,0H-58D直升机16架,UH-1H通用直升机42架。
![](/images/load.gif)
台军“空骑旅”AH-1W攻击直升机
台空骑的使用,可以以火力打击我抢滩部队或向纵深发展的部队,可以在我战线背后要害部位如登陆场、空降场、补给站实施机降截断、斩首作战。
对于这只力量,最好是我空军能够直接把其炸毁在地面上,一旦他们飞起来,空军的固定翼飞机打起来就费点事了。
WZ-10还有一个名字,叫做战斗直升机,就是直升机中的战斗机。按照现有编制,我军一个陆航团两个大队装备WZ-10,数量在18-24架之间,即可牵制台军一个空骑旅。
第五,就是作战全过程的火力支援
美军、俄军(包括前苏军)的作战经验表明,武装直升机执行了70%以上的临时性、计划外的火力支援任务。相比固定翼飞机,地面部队召唤武装直升机支援更加及时,相互配合也更加容易。
![](/images/load.gif)
台军装甲部队
在台海作战中,战况是瞬息万变的,很多任务都是临时出现的,在这种情况下,WZ-10的招之即来显得更加重要。
美军的武装直升机现在逐步探索出“越肩攻击”的模式,自身损失大大减轻,而且也发挥了威力。WZ-10也具备了“越肩攻击”的能力,如果能和地面部队配合熟练,那么地面部队完全可以认为自己的战斗队形中多了几台车、几门炮。
如果我军大量装备了WZ-10,那么指挥员在指挥某次战斗、战役时,就等于多了一张将牌。
总体说来,假如说我军一直在做准备,那么,陆航装备WZ-10并形成战斗力,就是陆军准备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从现在各部队的准备情况看,似乎也就是差这一步。
当然,上述观点是一家之言,具体什么样,还是借用那句广告语:
谁用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