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批量装备弹炮合一系统 演习中数秒摧毁目标

王朝家有宠物·作者佚名  2007-10-1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资料图:中国陆盾-2000弹炮一体防空系统射击

姜建军 刘豪伟 本报特约通讯员 张科进

国庆节前夕,广州军区某装步团新装备防空袭实弹射击演练在粤东某地拉开战幕。

“按预定方案进入配置地域!”凌晨2时30分,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一辆辆弹炮一体的防空战车迅速驶入战位,做好迎战准备。团参谋长杨立顺介绍,此次参演的新装备具备自动跟踪、识别真假目标的功能,能够同时对抗低空、超低空等多方位的攻击。

雷达指挥车内,战场态势一览无余。笔者从车载指控仪的显示屏上看到,以往阵列整齐、密集布置的炮群不见了,战车之间比以往拉大了间距。一旁的连长周春榕告诉我们:以前装备信息化程度不高,要击中一个目标,必须集中火力才行。现在装备信息化程度高了,打击精度也提高了,战车分散一则可以更好地保存自己,二则可以为团队提供更为宽广的防护正面。

拂晓时分,情况突至。预警雷达的屏幕上亮点频闪,显示大批“敌”机正试图突破我方阵地。接到敌情通报,各战位的官兵立即进入攻击状态。然而,“敌”机始终没出现。阵地指挥员很快判明是“敌”设置电磁假目标进行袭扰,迅速下令雷达关机。但为时已晚,狡猾的“敌人”在引诱我开机的短暂时间内,已截获到我防空雷达的频谱信息。刹那间,各台站的雷达显示屏“雪花”茫茫,耳机内杂音阵阵,防空分队的“神经”顿时瘫痪。

“启动防电磁干扰预案!”各操作手按指挥员命令,采取人工排杂波、电磁抗干扰、改用备频等一系列技术手段,并不断改变抗干扰的战术战法,终于冲破重重电子迷障,“敌”空中目标又一次在雷达显示屏上“露脸”。

“早知他们会有这一手,我们防着呢!”团长鲁金海对笔者说,“为提高新装备复杂电磁环境下的作战能力,我们多次与电子对抗分队进行对抗演练,摸索出一套抗干扰的有效手段,探索出多站协同抗扰、多车随机组网等战法,这次演练派上了用场。”

“发现目标,准备发射!”操作手们各就各位,战车进入自动发射状态。此时,“敌”空中目标已进入我火力有效射击范围,被火控雷达牢牢抓住。几秒钟后,利剑出鞘,“敌”空中目标被一一撕碎。

此时,笔者向一旁的参谋长杨立顺询问,防空火力对敌实施打击为何各打各的?杨立顺解释说:这就是信息化装备带来的变化。每个战位都有一个最佳射击时机,全由火控系统提供。打不打,指挥员说了算;至于怎么打、什么时候打,则由各个战位的炮长根据情况来确定。

目击一场防空演练,聆听指挥员的详细讲解,笔者深刻感受到我军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也看到了我军指战员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坚定信念。(本报广州10月7日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