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哈德·埃特尔
本报讯(记者 李学华 冯卫东) 据诺贝尔官方网站10月10日报道,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因对固体表面化学研究取得的杰出成就荣获本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瑞典皇家科学院发布的颁奖声明称,埃特尔在表面化学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这些研究对化学工业非常重要,同时也帮助人们理解各种不同的化学过程,比如铁是如何生锈的、燃料电池如何工作以及汽车催化剂如何发挥作用等等。
现代表面化学研究在诸如燃料电池、人造肥料和清洁气体排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表面催化的化学反应在许多工业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表面化学甚至可以解释臭氧层为何遭受破坏,因为一些关键的化学反应确实发生在平流层(距地表约10至60公里之间的大气层)中小冰晶的表面。半导体工业则是另外一个依赖表面化学的领域。
现代表面化学伴随着半导体工业的发展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埃特尔是该领域的先驱,也是首批探索和预见到这些新技术潜力的科学家之一。他建立起了一整套表面化学研究方法,展示了不同实验过程产生表面反应的全貌。比如,这门科学需要先进的高真空设备来观察单层原子或分子在一个极纯金属表面的表现,这就需要精确测定哪些元素被允许进入系统,而污染将严重影响所有的测量结果。为此,他建立了一系列试验方法,在这个艰难的研究领域,展示了获得可靠结果的能力。他的真知灼见已经成为现代表面化学的科学基础,他建立的方法论被广泛应用在学术研究领域和化工研发领域。他对哈伯—博斯制氨法进行了深入研究,使用铁表面催化剂从空气中提取氮气来制造肥料,由于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自行攫取的氮非常有限,这项从空气中提取氮的技术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他的研究还涉及一氧化碳在铂催化剂表面的氧化反应,这种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汽车催化剂中,用以过滤汽车产生的废气。
埃特尔于1936年10月10日出生于德国斯图加特的巴特坎施塔特,1965年获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化学博士学位,目前在德国马普学会弗里茨—哈伯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是该所的名誉教授。他将独享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54万美元)的奖金。
“最好的生日礼物”———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感言
新华社北京10月10日电 瑞典皇家科学院10日宣布,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获得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当天恰逢71岁生日的埃特尔说,这是一份“最好的生日礼物”。
埃特尔对媒体描述自己的获奖感觉时说,这是最好的生日礼物,“我(的喜悦之情)难以言表”。
这份生日大礼让埃特尔感到很意外。他说:“我当然知道我是候选人。但物理奖颁给了一名德国人,所以我以为化学奖不会发给我了。”
埃特尔因在表面化学研究领域作出开拓性贡献而获得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此前,他的同胞彼得·格林贝格尔刚刚与一名法国科学家分享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近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及主要成就
新华社北京10月10日电 以下是2000年至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名单及其主要成就:
2006年,美国科学家罗杰·科恩伯格。他因在“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研究领域作出的贡献而获奖。
2005年,法国科学家伊夫·肖万、美国科学家罗伯特·格拉布和理查德·施罗克。他们因在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领域作出的贡献而获奖。
2004年,以色列科学家阿龙·切哈诺沃、阿夫拉姆·赫什科和美国科学家欧文·罗斯。他们发现了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
2003年,美国科学家彼得·阿格雷和罗德里克·麦金农。他们因为在细胞膜通道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而获奖。
2002年,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和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他们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进行识别和结构分析的方法。
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奖金一半授予美国科学家威廉·诺尔斯与日本科学家野依良治,以表彰他们在“手性催化氢化反应”领域所作出的贡献;另一半授予美国科学家巴里·夏普莱斯,以表彰他在“手性催化氧化反应”领域所取得的成就。
2000年,美国科学家艾伦·黑格、艾伦·马克迪尔米德和日本科学家白川英树。他们在导电聚合物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