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清水乡孟达村采访时发现,有数百年历史的撒拉族古民居——篱笆楼,已经从上世纪60年代的100多户减少到14户,濒临消失。
撒拉族古民居篱笆楼是一种木、石、土混为一体的古老民居建筑,因楼房墙体大部分用树条篱笆桩制作而得名,目前仅存于循化县孟达地区。
在孟达村,记者看到,篱笆木楼通常分上、下两层,上层设卧室、客房等,楼底房间为仓库、畜圈等。篱笆木楼的楼体框架均由木质良好的松木构成,墙体用杂木枝条编织,两面抹以草泥,墙体中间为空。房子的门窗和柱子大多雕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
据介绍,撒拉族的篱笆楼建筑群以明清时期的风格最具特色,全村形成了台子巷、上庄巷、衙门巷、牦牛巷等8大巷区,道巷两侧楼楼相对,高低不平,千姿百态,十分壮观。
然而,历经几个世纪的拆建改修,尤其是上世纪60年代后,人为拆除建筑群落的现象突出,篱笆楼遭到了严重破坏。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新的建筑形式和建材的不断出现,各个村庄兴起了拆旧建新的风潮,以至于篱笆楼建筑濒临绝迹。
青海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所长马成俊认为,撒拉族人修建的篱笆楼,吸收了汉、藏以及伊斯兰文化,可以说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研究撒拉族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历史的实物资料。同时,这种独具特色的篱笆楼建筑丰富了我国民居建筑文化,具有重要的建筑艺术价值。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