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元藏服来京 一颗9眼天珠就值上百万(3)

王朝首饰·作者佚名  2007-10-2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当秋、多登与两名随行押运服装的武警 新华社沈礼新摄

记者了解到,当秋和多登穿戴的藏族传统服饰都是纯手工制作的,像项链、腰带等配饰,都是老人们留下来的,“最早的应该有几百年了,这全套服饰价值得超过千万元,现在在我们德格,谁家也没有这么全的了。”当秋告诉记者,听说能够参加大红门国际服装节开幕式的民族服装展示,她的许多亲戚朋友都将自己家传的宝贝借给她们,才凑齐了这么隆重的一套藏服。她拿起一串由珊瑚和天珠组成的项链告诉记者:“光项链中的这一颗9眼天珠就值一二百万呢。”

据介绍,为了确保这套价值千万元的藏族服饰能够安全抵达北京,服装节组委会特别邀请了两名武警随行护航。千万元藏服于今天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出发,经过成都,于后天中午抵达北京,并将在25日“2007北京大红门国际服装节”开幕当晚的华夏民族服装展演主题晚会上,和苗族、傣族、彝族、高山族等民族服饰一同亮相。(孙颖)

背景资料:天珠

相传在公元三千多年,喜马拉雅山地区,发生空前大瘟疫,老百姓死伤无数,灾情十分惨重。当时文殊菩萨的前身「曼殊室利佛」正好经过喜马拉雅山上空,亲眼目睹百姓遭受瘟疫荼毒的惨况,心中顿时无限悲悯,便撒下「天华」救渡遍地灾黎。撒下的「天华」坠落田间、原野或山区,凡是捡到「天华」的灾民,疫病就渐渐好转乃至于痊愈。当时撒下的「天华」正是目前所称的天珠。 天珠所到之处瘟疫全无、能为人转厄运为吉祥、并有保护之功用 。

藏人心目中认为天珠是 " 活 " 的(一切传奇解释)

1 、天珠为远古时期的浮游生物。远古时期,西藏是波浪滔天的海洋,被称为「古地中海」或「特提斯海」。天珠原是海里的浮游生物,像贝类海螺一样,具有外壳与肉身,而能自由移动。后来经过著名的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而隆起变陆地,这种浮游生物因缺水导致肉身干枯而死,其外壳成为天珠。

2 、在西藏最广为流传的一种说法:天珠是由「虫」所固化而成。藏人骑马时遇上此「虫」,「虫」将会停止移动,发现时须马上抓起地上的砂子往「虫」的身上洒,那「虫」将会固化成天珠;如果没洒中,那「虫」必定会消失不见。又如藏人在同一地点挖掘出大量天珠时,便会宣称挖掘到「虫」穴,也就是发现天珠穴。更有藏人宣称,天珠出土时皆为活「虫」,必定会蠕动一阵子后才会静止,固化成天珠

3 、天珠是由天珠泉所固化而成。古时在鲁多克 (Rudok) 附近的高山中,有一处天珠泉,相传经由具有好「业」的人触摸,泉水便会固化形成天珠,据说天珠流动如山泉,被一名妇人施法于天珠泉,后来天珠泉就不再流动了。

典籍中的:

在藏传佛教传入西藏之前,藏族原始宗教『苯教』的法师会基于某种目的不详的法会,穿著人头盖骨作成的衣服,在墓园里修行,修行到了一定境界就会有天珠掉落。而天珠正是苯教的除魔法器。可惜苯教密法大多失传,已没人知道天珠的奥妙何在。

虽然天珠来源之传说很多,西藏佛教最初的三位大师:寂护、莲花生大士、藏王赤松德赞聚会于『桑耶寺』时得到非人之助,当时因赤松德赞的需要,由莲师、非人之帮忙而得到天珠 18 颗,在莲师传记中亦曾提及这段故事。在格萨王取天珠宝藏时,长寿天女的授记文中亦说 ( 过去,赤松德赞献于莲师之灌顶供物,莲师为了后代藏人之安乐,而将它埋藏起来,并需将之取出 ) 长寿天女献上如是之敦请。(资源网)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