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十月二十四日十八时零五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嫦娥一号”是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它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迈出重要一步。火箭点火升空24分钟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星箭成功分离,“嫦娥一号”卫星进入近地点205公里,远地点50930公里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中新社发 孙自法 摄
中新社北京十月二十九日电 北京时间二十九日十八时零一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第三次变轨,这也是该卫星入轨后的第二次近地点变轨。
当日十七时五十六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向“嫦娥一号”卫星发出指令,开始实施本次变轨,卫星发动机点火五分钟后,该中心接收的数据表明,卫星变轨成功。
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主任饶顺和介绍说,“嫦娥一号”卫星在二十四小时轨道飞行第三圈时,“远望”三号测量船在近地点顺利发现目标,把相关数据传送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同时把有关指令发至“嫦娥一号”卫星。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总工程师王也隽表示,这次近地点变轨后,卫星将由二十四小时周期轨道进入四十八小时周期轨道,远地点高度将由七万多公里提高到十二万多公里,此举将改写中国航天测控最远为八万公里的历史,开创新的航天测控纪录。
专家称,“嫦娥一号”卫星进入四十八小时周期轨道后,将先后开启太阳风离子探测器和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进行数据采集和环境探测。在这个轨道上运行一圈后,“嫦娥一号”卫星将于十月三十一日实施入轨后的第四次变轨,也是近地点的最后一次加速变轨,变轨成功后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开始它的奔月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