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卫星于昨天17时49分成功进行了第三次变轨,卫星由24小时轨道转入48小时轨道,远地点高度由7万多公里提高到12万多公里,开创了中国最远航天测控的新纪录。 “嫦娥一号”在48小时周期轨道上运行一圈后,将于明天实施最后一次变轨。变轨成功后,“嫦娥一号”的飞行速度将提高到每秒10.9公里,进入远地点高度为38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开始向着月球飞去。
将绘制世上第一幅立体月球地图
在地月轨道上,“嫦娥一号”还将飞行近五个昼夜,预计于11月5日抵达月球,成为一颗“月球卫星”,并开始为期一年的绕月行动。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说,利用“嫦娥一号”卫星,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绘制立体月球地图的国家。
近些年进步惊人的中国航天领域已成为年轻人才施展才华的平台。新华社下属的《瞭望》新闻周刊报道说,“嫦娥一号”研制团队的平均年龄不到30岁,卫星的副总指挥龙江只有34岁,卫星副总设计师孙泽洲37岁,卫星总体主任设计师饶炜36岁。
为达到“精确变轨,绕月飞行,首飞成功,一年寿命”的探测工程目标,年轻的“嫦娥一号”研制团队针对月球探测卫星的新特点,集思广益开拓进取,短短三年多来先后攻克了轨道设计、月食问题、数传定向天线研制、卫星热设计、导航与控制分系统设计、测控数传分系统设计、紫外月球敏感器、数管分系统设计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拿下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少帅”航天才俊
不久前被提拔为国防科工委主任的张庆伟也出身航天系统,他还是中国少数几名1960年代出生的正部级高官之一。张庆伟31岁就担任长征二号F火箭的副总设计师,40岁时担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是当时最年轻的正部级干部。
两年前中国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时,一批年轻的航天人才担任重要角色。“神舟六号”飞行的七大系统的总指挥、总设计师中有六名40岁上下的领军人物。其中包括运载火箭系统总指挥刘宇,发射场系统总指挥张育林,航天员系统总指挥陈善广,载人飞船系统总指挥尚志,着陆场系统总设计师侯鹰等。这批被称为“少帅”的航天青年才俊都有硕士以上学历,都是在30岁左右被委以重任,并参与了载人航天工程科研攻关的全过程。
目前,中国拥有直接从事载人航天工程的各类科技人才1万多人,其中三分之二是年轻人,许多年轻技术骨干已在关键岗位上担当大任。
航天业内人士认为,大胆启用年轻才俊,是中国航天事业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以张庆伟为例,在1996年中国发射卫星连续数次失败、元气大伤之际,35岁的张庆伟临危受命,担任长征火箭发射卫星的责任人和发射队队长,确保了长征系列火箭的发射成功。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说,中国用十几年时间培养了一支新的航天人才队伍,这支队伍很年轻,但他们这十几年里一直在一线工作,积累了经验,增长了知识,现在都能够挑大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