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中国工程兵奋战在工程一线(资料)
成空某空防工程处坚持在遂行重大国防工程建设任务中锻造部队无所畏惧、敢打硬拼的战斗精神,啃下了国防战备工程建
设中的一块块“硬骨头”。
攻坚克难 确保质量
2006年6月。一声令下,这个工程处四大队整建制千里转场,上百台车辆、设备挥师东进,奔赴国防战备工程一线。
施工刚开始,他们就遇到了“拦路虎”:工程某部分技术要求甚高,不仅本处从未涉及,其他施工单位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处长曹定国迅速派工程技术人员南下北上,咨询科研机构、问计友邻部队,形成了周密的施工方案。
然而,主工程上马后,新的难题又出现了:设计要求混凝土必须要达到某种配合比,才能确保各工程单元“无缝对接”。五期士官、实验室主任谭元江立下军令状,一头扎进专门为调混凝土配合比搭建的小实验房。最终,当这位老工程兵和他的战友们熬红了双眼,满身灰浆地从实验房走出来时,第113个样品获得通过。对此,来工地检查指导工作的领导撂下一句话:这支部队能施工、能设计,不简单!
与时间赛跑 同疲劳抗争
对于工程处官兵来说,每一项国防战备工程都必须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前竣工。因此,同时间赛跑,争分夺秒抢工期便成了家常便饭。
工程施工要看老天爷脸色,天气好的时候,工程施工要给飞行训练让路;天气差的时候,施工又难以进行。驻地部队飞行任务繁重,为了不影响飞行训练,官兵只好在深夜点灯夜战,并利用飞行训练间隙穿插施工。
施工时间挤出来了,但新的难题又随之而来:白天飞行训练频繁,战机发出的巨大噪音常常使官兵难以入眠……官兵使了无数“招数”,可没有一个奏效;战机的起降对跑道的洁净度要求非常高,施工留下的泥浆、残渣必须在第一时间清除,分出部分施工人员“清理战场”又大大削弱了施工力量;飞行计划变动大,施工时间需要随时变化,官兵的生物钟被频繁打乱……
为了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很多官兵主动放弃休息,推掉假期。现场工程师黎筠每天奔忙在多个施工点督察工程质量,却没有精力顾及长期患病的爱人和因医疗事故失去听力的儿子;项目总工杨明一年多没有回家,大队考虑到他家里困难多,特意给他买好了机票,安排时间让他回家过年,可他悄悄退掉机票,又回到工地上……
战天斗地 敢打必胜
驻地雨水多,且天气变化快。刚进入施工地时,官兵们眼睁睁看着刚完成的工程被雨水冲坏,好几次施工都半途而废。为此,官兵们设计出了带滑轮的塑料棚,遇到下雨,一排塑料棚呼啦啦地就推了上去,雨再大也不愁了。
去年夏天,施工地半夜刮起了台风,整包的水泥被刮得四处乱滚,工地上价值数百万元的器械、设备必须迅速转移。党员干部打头阵的抢险队冲进了空旷的施工地,风大,他们就相互搀扶,用绳子绑着身体;风中不明硬物多,他们就用毛巾包着头,冒着生命危险转移设备、遮盖工地,把灾害控制到了最小范围。
谈起这些事,现场指挥、副处长施发弘显得十分激动。他曾在大雨中来回奔跑,穿插指挥;在台风中冲在一线,带领官兵转移设备。据官兵们回忆:“很多时候,只看见他张嘴,却听不到声音。”施发弘告诉我们,在艰苦、险恶的环境中摔打部队,是培育官兵战斗精神、提升部队整体素质的最好方式,只要领导干部带头打头阵、当先锋,官兵一心,敢打敢拼,就没有迈不过的坎。
战鹰轰鸣,恰似催征战鼓;马达声声,一如前进节拍。新一代工程兵将士用心血和汗水铸造了辉煌,为打赢铺就了“通天大道”,同时又锤炼了敢打必胜的顽强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