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记住这棵树的位置”
“我会记住这棵树的位置,过若干年后我要来看看这棵树的生长情况,”2006年11月24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伊斯兰堡夏克巴里安山种下一株松苗后意味深长地说。
在巴基斯坦,夏克巴里安山不同寻常。位于该山山顶的小山公园,是访问巴基斯坦的外国领导人种植纪念树的地方。自1964年2月21日周恩来总理在这里种下一棵纪念树以来,许多访问巴基斯坦的中国领导人都曾来到这里种下纪念树,表达中国人民对巴基斯坦人民的深情厚谊。
当天,胡主席刚刚植完树,“欢迎胡主席!胡主席好!”的欢呼声便从几步以外传来。巴基斯坦国立现代语言大学中文系的19名同学用中文热烈欢迎胡主席的到来。
于是,就在长青松旁,中国国家主席与巴基斯坦的青年们谈起了北京奥运会,谈起了中文,谈起了中国名曲《茉莉花》,胡主席还一边担任指挥,一边与巴基斯坦学生同唱中国歌曲《打靶归来》,真可谓是“愉快的歌声满天飞”。
在胡主席即将离开时,巴基斯坦的年轻人们纷纷围上前来,与中国领导人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
议长亲自为中国朋友驾车
说起中巴友谊,巴基斯坦总理肖卡特阿齐兹今年4月18日在访华过程中的一番话令人印象深刻:“你要问我到底访问过中国多少次,我自己都记不起来了。每次来到中国,我都置身于巴中友谊的海洋,仿佛回到了自己的家里一样。”
“我们也有同样的感受,”坐在《环球》杂志记者对面的周刚大使,也是中巴友好的贡献者和见证人。上世纪90年代初,周刚出使巴基斯坦,今天回忆起那段岁月,仍然难抑激动:“中巴关系是‘全天候友谊、全方位合作’,这十个字没有运用到任何一个其他的国家身上。中巴关系经过了时间的考验,它深入人心,有非常旺盛的生命力。”
周刚是1991年5月偕夫人邓俊秉教授抵达巴基斯坦的。当年是中巴建交四十周年,两国关系已经发展得很成熟了。履任不久,巴基斯坦国民议会议长古哈尔阿尤布汗(巴基斯坦前总统阿尤布汗的大公子)便邀请大使夫妇去他的家乡白沙瓦作客。大使夫妇愉快地接受了邀请。
大清早周刚夫妇出门时,只看见停着一辆帕杰罗越野车,却看不到司机。原来是议长亲自为中国朋友驾车。当他们到达白沙瓦的时候,边防部队破例在城墙上为大使夫妇举行了欢迎仪式。
这是中巴上层交好的例证。邓俊秉讲的另外两个小故事,则足以说明中巴友好是如此深入人心。
有一次,邓俊秉陪同大使去巴北部地区参观访问,汽车在喀喇昆仑公路上盘旋时遇到了山体滑坡,前进的道路被堵上了。当时整个车队都很着急,担心当晚不能赶回伊斯兰堡。
不远处巴工兵正用推土机平整路面。当他们看到挂着中国国旗的汽车后,一位留着小胡子的中年士官赶紧跑过来,立正,向大使行了一个军礼,并报告说:“阁下,这条公路是中国朋友帮助我们修建的,是巴中友谊之路,它永远对中国朋友开放,请你们稍等,我的弟兄们将尽快清除塌方,平好路面,让阁下的车通过。”
没多久,大使的车又重新上路了。到了中午时分,周大使及随行人员下车到路旁的小山坡上休息午餐。几个光着脚丫的小孩子好奇地打量着他们。当周大使招手让他们过来时,令他们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这些天真烂漫的山区少年向大使竖起了大拇指,高声喊道“China!ChairmanMao!PremierZhou!(中国!毛主席!周总理!)”这些山区孩子可能对外部世界知之不多,但是他们却知道中国,知道毛主席,知道周总理。
中国公司在巴基斯坦
2007年3月20日,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总理阿齐兹与中国政府特使、交通部长李盛霖共同出席瓜达尔港纪念碑揭幕仪式。当天,中国援建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正式启用。
瓜达尔港位于卡拉奇以西约460公里处,为深水港。中国政府为该港口建设提供资金和技术援助,于2002年3月开工兴建。已建成的港口一期工程包括3个泊位,设计年吞吐量为10万标准集装箱和72万吨散货。
中国援建巴基斯坦瓜达尔港,一度被少数媒体炒作得沸沸扬扬,认为中国此举有着“不可告人的战略目的”。周刚对此颇不认同,“不是我们有什么战略目的,是巴基斯坦需要这么一个港口。巴基斯坦面临着阿拉伯海和印度洋,有着漫长的海岸线,但是只有卡拉奇一个港口。巴基斯坦要发展经济,就还需要一个港口”。
实际上,中国给予巴基斯坦的经济援助是互惠而不是单方面的。早在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之前,中国许多国有大型企业就已经进入了巴基斯坦。中国企业在巴基斯坦修建电站、港口、铁路,开展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尤其是在最近这几年取得了长足进步,双方签订的合同超过了100亿美元,巴基斯坦成为中国企业在国外最大的工程承包的国家。
对于中国在继续与巴基斯坦发展友好关系的同时,也大力发展中印关系,周刚认为,这并不会损害中巴关系:“中国从战略的高度和全面的角度来看待中巴关系。从我的实践经历来讲,巴基斯坦作为中国的老朋友,这样的国家在国际上很少见。”(《环球》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