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战争中,单兵背负的武器装备都在40公斤以上,没有强健的体能根本无法完成战斗任务。在信息化条件下作战,绝不只是按按电钮、敲敲键盘就可以打胜仗。
给战争划代在军事学术界已不是新鲜话题,但伊拉克战争的复杂性让这个问题重新成为焦点。
前不久,美国新任国防部长盖茨提出,要把美国陆军转变为一支更擅长“打游击”的部队。这一提法令关注军事问题的人士很感兴趣。日前,就战争的划代与军队建设,以及现代战争对现代军人的要求等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军事学博士孙晔飞。
记者:孙博士(军事学博士孙晔飞),我最近看了一些关于战争划代的资料。其中,俄罗斯的军事专家斯利普琴科对战争的划代方法很有意思,他把过去的战争分为五代,而他认为伊拉克战争拉开了21世纪新一代战争的序幕。也就是说,第六代战争即将来临。我不知道,对于这种划代方法和第六代战争即将来临的说法,你是否同意?能否简要介绍一下过去的五代分别是什么?
孙晔飞:斯利普琴科是俄罗斯总参谋部学院前科学研究部的主任,他对战争的划代方法得到了军事界的广泛认同。就个人而言,我也比较赞同这种划分标准。
第一代战争是不使用火器的步兵战和骑兵战,是步兵与骑兵使用长矛、刀枪、弓箭、盔甲等冷兵器时代。这一代战争持续时间最长,延续了3000~4000年。
第二代战争是使用火药和滑膛枪炮的战争。从公元12~13世纪开始,持续约500年。
第三代战争主要使用膛线轻武器和管式火炮,射击距离、精度和速度均明显提高,火力大大增强;从18世纪末期开始,使用打击目标更准确、打击距离更远的线膛轻武器和身管火炮实施的作战,如著名的滑铁卢战役。
第四代战争主要使用自动武器、坦克、军用飞机,增强了运输能力并改进了信号设备。其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持续至今。按照斯利普琴科的观点,前四代战争都是接触式战争。
第五代战争意味着大规模的毁灭性,核武器的使用标志着第五代战争。至20世纪40年代核武器出现以后,第五代战争—可能的“非接触的导弹核战争”应运而生。
记者:但是,我注意到,在真正的战场上,实际上是很多代战争的战法和武器在一起使用的。比如,在伊拉克,我们既能看到冷兵器时代的匕首,又能看到热兵器时代的手枪,当然还会看到最新的信息化装备。现代战场更像个复合型的战场。
孙晔飞:其实,人们给战争划代,只是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事实上,除了武器装备(特别是主战武器)外、作战思想、军队编成、作战方式等都是构成战争形态的重要要素。正是这些内在的、稳定的要素,使战争形态成为标志战争在其历史演变不同阶段上的整体区别的军事范畴。我之所以强调“整体区别”,也就是说,在整体上,在更高一级的战争形态中,并不排除在个体上有低一级的战争形态出现。有时候,它们是并存的。
当然,我们对信息化战争的定义是从作战双方只要有一方使用了信息化武器装备,又采取与之相适应的作战方法这一角度出发的,所以伊拉克战争是典型的信息化战争不假。但是这里面有个问题,伊拉克军队的战法也好,主战装备也罢,都算不上“信息化”,所以才出现了我们所说的“非对称战争”,信息化与机械化的两种形态对抗,是造成不同代战争的战法和武器在一起使用的主要原因。记者:一个长期在西南高原山区工作的军队干部曾经跟我聊天,说在他们那里,骡马是非常重要的。一旦战争爆发,一些装备和基础设施被对方摧毁,根本无法抢修,因为缺氧,这时候就只能靠骡马来运送物资。他的这种说法给了我很多思考。既然战争已经进入了第六代,而我们也一直在讲要追赶信息化前沿。那么像骡马这种比较原始的东西,似乎早就应该淘汰了。
孙晔飞:这其实是一个能否树立科学的武器装备优劣观的问题。就个人而言,我认为这种认识是不可取的。
任何武器装备,优劣总是并存的。隐形飞机为了隐形,就要设计独特的外形,结果限制了机动性;夜视器材能在微光甚至无光条件下看清目标,却十分害怕强光照射;C4ISR系统提高了战场透明度和指挥自动化程度,但同时增加了遭受电磁“软打击”和“黑客”攻击的机会。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高技术装备在具备优异战术技术性能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难以避免的缺陷。有时候,先进装备的长处,恰恰是它的短处,而落后装备的短处,又恰恰是它的长处。我们应该有优劣转化的辩证思维,承认优胜劣汰的客观规律,但也不应该排斥以劣胜优。
记者:你的意思是说,一支有眼光的军队,在建设中是要瞻前顾后的。既要看到发展的方向,又要考虑到战争的复合性,从而保留一些非常适合本国国情、相对原始的东西。在世界上,有这方面的例子吗?
孙晔飞:当然有了。就拿鸽子来说,就是一支不可忽视的特殊“小兵种”。综观20世纪的每一次战争,我们几乎都能搜索到军鸽的身影。随着21世纪信息化、数字化战争的到来,军鸽并没有被淘汰。俄罗斯、美国等西方国家仍设有专门的军鸽训练和研究机构。仅有4万现役军人的瑞士,在军队中服役的军鸽就多达4万余羽,与军人的比例几乎是一比一。
苏联在卫国战争期间,还曾使用过6000只探雷军犬,其足迹遍及国内几百个城市、村庄、工厂、基地等场所。在军犬的帮助下,苏军发现了400多万个地雷及其他爆炸装置,有效地减少了战场伤亡。在如今的白俄罗斯武装力量当中,还保留着一支“军犬部队”。
记者:有时和并不熟悉部队的朋友聊天,他们问我,怎么现在的战士还要跑五公里越野、做俯卧撑呢?战争已经进入到第六代了,军人们还需要那么好的体能吗?出现了那么多的新型武器,打起仗来,军人只需会按按钮不就行了吗?
孙晔飞:我认为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认识。当前,信息化武器装备的杀伤力、破坏力成倍增加,作战双方对抗更加激烈,战场环境更加险恶,对军人体能的要求不是下降了,而是更高了。
这种高要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近期的几场现代条件下的战争来看,小分队作战越来越多,单兵背负的武器装备都在40公斤以上,没有强健的体能是根本无法完成战斗任务的;二是信息化条件下作战对人的体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具备良好的体能基础,才可能拥有充沛的精力与大脑抗疲劳能力、敏锐观察与快速反应能力等等。在信息化武器装备面前,一个小小的误判,都有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
体能是智能和技能的载体,如果军人不注重提高身体素质,就无法适应残酷的战场环境。因此,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官兵体能训练,把体能达标作为军人的最低职业要求。外军常常把体能作为军力的一个重要内容来展示,越是军事强国越重视军人的体能训练。
因此,信息化战争决不像有些人所宣传的那样“诗意化”、“仁慈化”了,而是更加残酷、血腥和激烈。那种认为在信息化条件下作战只要按按电钮、敲敲键盘就可以打胜仗的认识,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记者:你说的这些,让我想起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一段话:“飞机终将被击落,战舰最终也会被击沉。一场真正残酷的战争,到最后,任何高精尖的武器都会耗尽,战争的根本,还是人和人的对抗,人和人的战争。”
孙晔飞:的确是这样,在战争中,人的主体地位永远不会改变。
回顾战争史,我们可以看到,科学技术的发展,武器装备的更新,对人的素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即使是美国这样崇尚技术的国家,在总结海湾战争胜利的原因时也认为:“美军之所以拥有战斗力优势,是因为拥有高素质的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