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总统萨科齐11月25日踏上中国的土地,他要在“特殊时刻”给西方作什么样的“表率”,这引发的议论颇为复杂。所谓“特殊时刻”,是指中德两国近来由于德国女总理的“人权外交”反目,而欧洲大国领导人不久前又纷纷前往美国“朝圣”,表现出少有的亲热。萨科齐是中共十七大以后访华的第一位西方大国领导人。萨科齐被多数观察家看好要继续推动中法关系前进,德国媒体则不安地宣称萨科齐要乘“德国之危”,取代上世纪90年代中法因对台军售闹僵,德国与中国“拥抱”获得的地位。
与他国媒体的冷静分析不同,德国大多数媒体心里有点酸。德国《世界报》25日以“中国分化德法”为题写道,20世纪90年代初受法国对台军售影响,中法关系一度降至冰点,中国趁机拥抱德国;现在,默克尔接见达赖后,中国开始打“法国牌”,法国成为中国在欧洲的“新朋友”。德国与法国的角色正好对调。 德国《经济周刊》23日说,法国正利用中德间的不和,“乘人之危”展开魅力外交,发起中国攻势。萨科齐千里迢迢访问中国,就是想在中国签署一系列合作合同,如运输及能源方面的项目,本来这些领域一直是德国占据主导地位,但现在因为两国关系紧张而很可能落到法国人手里。
德国国家电视台24日注意到,萨科齐“回到希拉克的足迹”,在中德关系遇冷之际,萨科齐将会“复制”希拉克的路线,博得北京的好感。中国可以以此警告西方,它可以使它们内斗从而赢得最好的合同,获得技术转让。现在看来,德国成了“三角关系”真正的输家。德国《商报》24日的分析则认为萨科齐有“两副面孔”。他在选战时承诺将人权作为外交主轴,上任后显然改弦更张,与希拉克一样利用访问北京贯彻法国企业的利益。但该报预测,萨科齐会在北京顺便帮默克尔缓解德中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