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所传三维照能清楚显示月球凹凸的表面

王朝科普·作者佚名  2007-11-2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截至昨天16时30分,“嫦娥一号”已绕月飞行216圈。“嫦娥一号”传回的月球三维照片今天上午将公布,标志着“嫦娥一号”绕月探测飞行取得圆满成功,科学探测工作全面开始。

完成整个月三维球照需时日

据相关专家透露,即将公布的月球照片仍然是月球的局部照片,三维照片能够清楚地显示出月球凹凸不平的表面。“和一般的二维照片不一样的是,三维照片能直观让人感受到这种凹凸的高差。”这位专家透露说,完成整个月球的三维照片仍需一段时日。

国防科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今天上午央视将对照片公布仪式进行现场直播。

卫星所携照相机有三大特点

据专家透露,因为卫星所携带的照相机距离月球200公里远,根据科学探测目标,“嫦娥一号”卫星给大家展示的将主要是月球的全身照,而不是局部特写。

和普通相机相比,“嫦娥一号”所携带的照相机的个头大了许多,总计有30公斤重。专家介绍,“嫦娥一号”的照相机和普通照相机有诸多不同:首先,它拍出来的不是一张完整的图片,而是每84秒拍出一条线。由于卫星是高速移动,因此一条条线组成了一个面,原理就好比扫描仪或者打印机一样。

其次,由于月球表面的光线时常变化,两极光弱,赤道光强,从南北两极其中的一极飞到赤道只需要27分钟,所以它需要手动曝光。当地面站接收的数据显示月球表面太暗时,工作人员会发送指令,把曝光时间调长。当数据显示月球表面太亮,曝光时间则会被调整得短一些。

再次,“嫦娥一号”的照相机虽然只有一个镜头,但是却相当于有三个“眼睛”。中科院探月工程应用系统专家杨建峰介绍说,这三只“眼睛”一只是从前面看,一只是从上面看,一只是从后面看,这样处理完了之后,就可以得到地面的立体图了。

4项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昨天,记者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获悉,担负“嫦娥一号”绕月探测飞行任务的该中心,目前不仅成功掌握了航天器远距离飞行测控技术,而且在地月转移轨道控制、多体制联合测控等4项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

据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主任朱民才研究员介绍,这四项关键技术分别是:地月转移轨道控制技术,突破了基于最小燃料消耗和时间优化的轨道重构技术,制定出到达月球轨道的最优的控制策略。

来源:新闻晨报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