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种是珍贵的大型绢蝶,在波兰和西班牙早已灭绝,故在昆虫中最早被纳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为II级保护种。我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列为II保护对象。IUCN红皮书《受威胁的世界凤蝶》列为R级(个体数量甚少)。不少国家和地区都已采取了相应有效的保护措施,包括划栖息地为保护区、人工助殖、重引、植树造林、设立专门公园保护等等。
翅展79~92mm。翅白色或淡黄白色。半透明。前翅中室中部及端部有大黑斑,中室外有2枚黑斑,外缘部分黑褐色,亚外缘有不规则的黑褐带,后缘中部有1枚黑斑。后翅基部和内缘基半部黑色;前缘及翅中部各有1枚红斑,有时有白心,周围镶黑边;臀角及内侧有2枚红斑或1红1黑斑,其周围镶黑边;亚缘黑带断裂为6个黑斑。翅反面与正面相似,但翅基部有4枚镶黑边的红斑,2枚臀斑也为具黑边的红斑。雌蝶色深,前翅外缘半透明带及亚缘黑带较雄蝶宽而明显,后翅红斑较雄蝶大而鲜艳。
卵扁平,表面有许多颗粒状的微小突起,排列规则。精孔周围稍凹,这里的微小颗粒显著比其它部分小。卵灰白色,精孔周围淡黄绿色。直径约1.38mm,高约0.85mm。
幼虫1龄幼虫头部黑褐色有光泽,上生黑毛。臭角不明显。前胸背板黑褐色有光泽。身体暗黑褐色,下方色稍淡。前胸前半部泛橙黄色。肛上板几丁化,黑褐色。终龄幼虫体黑色,前胸至第9腹节亚背线上的圆形斑呈红色。
蛹身体暗褐色有光泽,覆盖有灰白色粉。头部圆形,无突起。前胸的气门关闭。中胸圆形。前翅基部的突起呈钝角。腹部从背面看呈椭圆形,从侧面看向腹面弯曲,每一腹节气门上线各有1个浅凹。体长约21mm。
寄主:景天属(Sedum spp.)。
生物学:一年1代,以卵越冬。成虫8月出现,生活在750~2000m的亚高山地区。
分布:新疆;欧洲各国、土耳其、蒙古。
濒危原因:过分采集与贸易、酸雨、都市化、农业化、森林砍伐。
保护意义:冰河期残余种,对研究凤蝶类的谱系演化及历史生物地理学具重大意义;可供观赏,为世界名贵种。
阿波罗绢蝶(Parnassius apollo)也许是欧洲最著名的产生地理变异的种。 这种富有吸引力的蝴蝶栖息在整个欧洲和亚洲部分地区的山坡及山地草原中。它在不同的山区或山脉隔离形成大量不同的地方种群,其变异范围主要是黑纹的强度及红斑点的大小与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