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的拟态现象曾有过大量的研究,且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在热带蝴蝶中有如此众多的蝴蝶在外形上非常相似而事实上却是完全不同的种或不同的科,这无疑是最令人注目而又非常有趣的现象之一。拟态的概念是基于这样的设想:某些种类的蝴蝶对鸟及其他捕食性天敌来说是令其厌恶的,不可口的或不可食的,且这些种类具有醒目的“警告”色让捕食者识别而避开它们;另一些无害而又很可口的蝴蝶则采用了类似的花纹以获得保护,因为捕食者误以为它们是不可口的种类而离之而去。不可口的蝴蝶被当作“模型”,而可口的种类则被称为“模拟型”。
很容易想象到,拟态在自然选择过程中不断完善,以致于有些时候它们与模型之间是如此地相似,只有通过仔细检查它们的脉序才能区分开来。越与模型相似的拟态越容易被捕者误认为模型,因而也更容易逃避捕食。相反,拟态程度差的蝴蝶将不被误认为模型,因而更容易受到捕食。在这种压力下,拟态差的个体将逐渐被消灭,仅留下那些与模型很相似的类型。拟态常扩展到行为方面,以致于模拟者采用模型种的习性和飞行行为。任何与模型行为不相符的模拟者都将在自然选择的长期过程中被淘汰。只有一些难于下咽的蝴蝶被捕食以后,其余部分的蝴蝶才能幸免。如果蝴蝶种群含有高比例的可食性模拟者, 捕食者就有很大的机会捕食它们, 因而就不能很快地识别警戒色, 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保护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