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软尾亚凤蝶,马兜铃凤蝶
唐祖咏《赠苗发员外》中有“丝长粉蝶飞”的诗句,说的就是尾突细长如丝、婀娜多姿的丝带凤蝶。由于两性翅色差异明显,雄性素雅,雌性浓艳华丽,它们常常形影不离,所以被人们比作反抗封建婚姻的爱情蝶。丝带凤蝶属于凤蝶科。
成虫:翅展50~60mm。雌雄异型。雄蝶翅淡黄白色。前翅基角、前缘、顶角及外缘黑色或黑褐色;中室中部和端部各有1个黑色条斑;中后区有1列大小、形状都不规则的黑斑(有时这些黑斑中夹有红色)。后翅有1条中横带,中间错位后与臀角大黑斑相连接,大黑斑中有红色横斑,此红斑有时断续沿中横带伸到前缘;红横斑下有蓝斑;有的中室还有1块大黑斑;尾突的长度通常短于雌蝶或等于雌蝶,绝不会长过雌蝶。雌蝶前翅中室有5个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不规则黑褐斑;前缘、外缘、亚外缘区、中后区、中区、基区和亚基区都有不规则的黑褐色斑或带。后翅基区、亚基区有不规则的斜横带;中带红色,在rs室错位,到中后区直达后缘,且镶有黑边;在红色带外侧(即亚外缘区)是黑色带,此带间有的具有蓝斑;外缘波状、黑色;尾突长,黑色,末端黄白色。翅反面与正面相似。
寄主 北马兜铃Aristolochia contorta Bge.;马兜铃A. debilis Sieb. et Zucc.
生物学 在北京一年发生3~4代,以蛹在枯叶下、土缝处或表土内越冬。翌年4月中旬越冬蛹开始羽化,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越冬代成虫羽化盛期。由于越冬代成虫期参差不齐,时间长达一个月,造成以后各代的世代重叠现象。成虫多数白天羽化,早晨露水未干前成虫交尾最盛,此时成虫活动力低,极易捕捉。越冬代成虫将卵产在刚出土的嫩茎上,往往靠近土面,不容易被发现。以后各代的卵均产在马兜铃的叶子、嫩茎及幼果上,个别产在马兜铃附近的其它植物上或作篱笆用的竹竿上,通常30~50粒产在一起。雌蝶的抱卵量从100到540粒不等。幼虫孵化后,先停留在卵壳上一个时候,然后集中到嫩叶、嫩茎上为害。先啃食表皮后咬穿成孔洞。1~3龄的幼虫有群集性,3龄以后才分散为害。此时食量猛增,若不及时防治,可将马兜铃的叶子、嫩茎、果皮吃光,仅剩光杆。幼虫有假死性,一遇惊动,臭丫腺随即分泌臭味,幼虫卷曲滚落地面。3龄后的幼虫有群集迁移为害的习性,一处马兜铃植株的叶、嫩茎、幼果皮被吃光后,就群集迁移至附近马兜铃植株上取食为害。高龄幼虫有向高出爬的习性,特别是老熟幼虫在化蛹前夕,总是爬向植株顶部或作篱笆的竹竿顶部吐丝结茧化蛹。幼虫大多5龄,少数6龄。
天敌 卵期发现一种赤眼蜂Trichogramma sp.,在后期寄生率较高。
分布 北京、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甘肃、宁夏、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江苏、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川、广西;前苏联、韩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