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在2500万年前,在欧亚大陆上,广泛的分布着一类叫“无盾龟”的龟类,包括我国东部的大部分地区,它们背甲上的鳞甲已经大部分退化,部分个体在板缘边上还有一圈鳞甲,而腹甲上却比较明显的有分层鳞甲,这些和今天的猪鼻龟是一致的(现代猪鼻板缘上也无鳞),现代的猪鼻龟是曾经繁盛一时的无盾龟的唯一后裔。现代的猪鼻龟独属独种,没有近亲。
分布:只分布在澳大利亚北部和新几内亚的淡水河流中
体长:关于这个问题,说法之乱,本无定论,有的书上说55cm,有的书上说70cm,有的书上说80cm,总的来说,猪鼻龟是个大家伙,最少有50cm以上,这和古代无盾龟类是一致的,无盾龟普遍都很巨大。
和鳖和龟的区别:可以说,猪鼻龟和鳖和龟都不完全符合,和鳖类的主要区别是:猪鼻的背甲和腹甲都是硬的而不是软的,皮肤下面就是坚硬的龟甲,背甲有发达的骨质板缘,腹甲是明显的分层的骨质板,坚硬而呈块状。和龟类的区别是:体表不是鳞片而是皮肤,四肢特化成鳍状。
在大陆宠物市场的发展:我最早知晓猪鼻龟完全是因为龙鱼。事实上,猪鼻龟在我国的推广也是拜龙鱼的所赐。最初,马来西亚的祥龙渔场,金岗渔场和新加坡的彩虹渔场,千湖渔场,都是在生产亚洲龙鱼的同时,利用其场地优势,开始繁殖珍贵的猪鼻龟并把它们作为配景动物卖给小日本的龙鱼爱好者,由于是为辣椒红龙和过背金龙之类的贵族鱼做配景,这时的猪鼻价格畸形的高,最初在新加坡,价格也要$300。据北京最著名的龙鱼经销商说,大概在96年前后,广州也出现猪鼻,当然也是和着龙鱼卖的,价格也不菲。后来到98年时候,北京和上海也有了猪鼻龟,价格就降了很多。2000年以后,全国大部分城市都有了猪鼻龟,由于人工繁殖技术的发达,现在的猪鼻龟已经十分低廉了。插叙:猪鼻龟在名称的翻译上,台湾和日本一开始是就叫猪鼻龟,而大陆开始时候则翻译的五花八门,曾经有一种流行的叫法是两爪鳖,这种翻译不确切,其实拉丁文里根本没有“鳖”这个词的,古罗马人眼里只有陆龟和水龟之分。开始在大陆做推广的人选择鳖这个翻译时失误,因为国人莫名的仇恨鳖一词,这是一个失败的企化案例。当然国人在很多领域玩不过小日本,翻译的名字也最终顺从了日本的习惯称呼。
珍惜程度:由于分布狭窄,地处偏僻,猪鼻龟曾一度被认作是世界上最稀有的水龟之一.
水体环境:终日生活在水里,水温在25-31℃时生活正常,绝对不能冬眠!一旦冬眠,就永远醒不过来了。关于水的ph和kh值,猪鼻龟不是鱼,没有侧线,对水的ph不是很敏感,如果实在较真,可参考同产地的“点儿金”,ph6.0-7.5,kh硬度中性即可。但关于水中的有害物质还是要留点心的,猪鼻龟搞不好要腐皮的,一般用个过滤,有上部式,溢流式,桶式,都是好的选择,推荐放点生化环,能培养大量的硝化细菌,对控制水中亚硝酸根和铵离子的浓度很有益处,溶氧充分的环境中也不会有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如果想降低水的ph值和kh值,可以参考养七彩神仙和短鲷的方法,放些草泥丸和软水树脂。关于光线,我看了几份资料,好象不怎么在意,如果实在不放心,可用uvb照照,据台湾人的网站,也可以用养海水鱼的金属卤素灯,如果你像台湾佬一样有钱没地烧去,可以去试试,呵呵!
本人养过猪鼻龟,现在还在养,随便介绍下猪鼻龟对水的要求!
我觉得用软水(酸性)养效果要比硬水(碱性)养要好些! PH值在6.5左右是最好的,为什么养猪鼻龟要放沉木呢?就是因为沉木起到了软化水(酸性水)的作用(这点假不了)! 如果水比较硬的话会出现脱皮现象,特别是小龟!一般性自来水都是硬水(碱性)水!所以不要经常换水!如果要使水变软,在鱼市有药买,名字叫增酸剂。 所以一般猪鼻放在草缸和七彩和所有慈调科的鱼一起喂会比较好(放在草缸,草就完蛋了,因为它吃草,嘻嘻),是因为草缸和七彩和慈调科的鱼都需要软水,而且PH值都是在6.5左右!
所以,严格的来说,猪鼻龟不是鳖(甲鱼),只是颜色象鳖(甲鱼)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