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正名:黄肥尾蝎
拉丁学名:australis
大型沙漠品种
体形:成体一般在 7cm —10cm
毒性:毒性强,为剧毒种类,于原栖地偶有人畜被螫死的报导
饲养方式:
建议温度在27~35度之间。相对溼度在60%以下。如食物正常供应,不需饮水。可布置石板、木头及拌有沙砾的乾燥壤土供其挖掘、藏匿。
习性:
原产地为乾燥沙漠地带,有掘沙藏匿的习性,沙漠白日艳阳高悬,高温乾燥水分不易保持,黄肥尾蝎皆深蛰不动,夜间或黑暗处则袭击经过之虫类,繁殖期在7~8月间,产子数可达六十只以上。平时尾部微卷翘起,在休息时侧放到地面。
本种毒性强,避免徒手接触,接近观察时亦应当心其紧张强回的倾向。不活泼喜蛰伏,遇危险易慌张,雄蝎及负子的雌蝎对周遭动静相当敏感。
下面是一组参考数据资料:
产子数量 初蜕日数 蜕皮数 性成熟月数 栖地型态 适温摄氏 湿度
46 10 7 21.7-26 荒地沙漠 29 低
一般辨识特征:
1.通体(覆甲)黄橙色至茶褐色,触肢与尾节的棱脊具成排黑色疣粒
2.中眼分出两条深色脊线弧形直达螯肢上端头甲
3.尾节肥厚结实,棱脊深色条纹明显
4.自尾节第四节以下开始黑色渐深,至毒囊与毒螫黑色
5.钳部掌节呈现从深褐色渐为黑色的色泽(色泽视品种而定)
6.掌节椭圆,钳爪有成排细密的锯齿状齿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