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毒虫爱好者喜欢饲育被称之为“人工繁殖”个体的毒虫,即:Captive Bred(CB),而不喜欢“野生个体”即:Wild Caught(WC)。因为无论是饲育难度、观赏度以及价格上前者都有一定优势。[补充:所谓的CB个体其实数量相当稀少,普通意义上说的CB个体,叫做Wild F1(野生第一代)更现实些,但国内潜移默化的认为这些就是真正的CB个体其实是错误的,此处先不讨论这个问题]
饲育难度方面,WC个体有相当数量表现出强烈的对环境的不适应,继而导致开食困难。时间过长则很容易死掉。国产捕鸟蛛品种:海南、越南、荆钊缨蛛(缨毛)大多数都有此表现。良好的环境可以减少拒食情况的发生,但也不能完全解决。
观赏度方面,因为WC个体在自然界经受很多风吹雨打和长途运输,状态和身体完整性都不能100%能够保证(蝎子方面是肢体的不明显残缺、蜘蛛则可能已经PP全光并缩水到很小),所以观赏性并不出色,捕鸟蛛要等蜕皮后方可恢复光彩,蝎子如若成体则没有任何办法。
WC个体也并非全无优点,比如经常可以买到亚成体和成体就是优点。另外的优点就是:野生的品种因为品质参差不齐,找到特大型个体的可能性比CB个体要高很多。一只WC亚成体亚马逊巨人食鸟蛛和一只CB亚成体亚马逊巨捕鸟蛛,在未来数月后前者的体型更有可能较巨大,当然饲育难度也更高。30cm之巨的非洲帝王蝎,是只有在野生自然环境下才可能出现的。
请毒虫爱好者需要了解的一点就是:CB个体通常都是幼体,世面上的亚成体或成体99%都是WC个体。所以看完此帖可以不用再问自己的亚成体或成体毒虫是不是CB个体了。另一个判断CB个体的方法就是:因为一批幼体是从一个娘胎里出生的,所以即使蜕过几次皮,他们的大小、外表都比较相似,有的几乎就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鄙人以前的一批7只 L.q (以色列金蝎)几乎一模一样,相似的厉害,颇为搞笑。最能说明的问题是:CB个体生长稳定。(但同时变异、巨大化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当然高手要挑战饲育极限选WC个体没错。
接下来的就是因为WC和CB而牵扯的价格问题
例如:
某君问:爬虫店10cm的墨西哥红膝头才卖250RMB,你的只有3cm的为什么卖150RMB?
这就是用WC个体同CB个体相比的结果,不要相信店家老板说自己的蜘蛛是CB个体的谬论,一只1红膝头从出生到10cm要用2-3年的时间,没有哪一个傻瓜用2-3年时间饲养一只蜘蛛再低价卖给商人。不光毒虫,爬虫类也鲜有大的CB个体,有也必是高价。比如新加坡蓝(C.sp)亚成体(Subadult?)的价格在300-400USD。
大陆可以见到的CB幼体(捕鸟蛛):墨西哥红尾、墨西哥红膝、墨西哥红脚、墨西哥火脚、红绿灯、印度华丽雨林、巴西白膝头、巴西所罗门食鸟、亚马逊巨人食鸟、油彩粉红脚、哥斯达黎加老虎尾等等。国内的海南、越南、荆钊缨蛛(缨毛)的幼体还是很好饲养的,比之他的亚成体或成体要好太多。蝎子幼体90%都是CB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