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旱盆景的树桩加工
水旱盆景的树木材料,无论是从山野采掘的,还是幼苗培育而成的,均须经过一定时间的粗加工,达到初步造型,使具有大树的基本形态。在制作水旱盆景时,还须根据总体构思,再作进一步的造型修整。 树桩的加工,宜采用攀扎与修剪相结合的方法。松柏类树种以攀扎为主,其它树种以修剪为主。攀扎宜采用金属丝,可使树枝线条流畅,屈伸自如,并且便于修改。修剪,首先剪去多余枝条。对平行枝、对生枝、交叉枝、重叠枝、轮生枝进行调整,有些剪去,有些截短,有些结合攀扎进行改造。对过长枝缩剪,对过密枝疏剪。对于需要缩剪的长枝,待其生长到需要的粗度时再行缩剪,过早的缩剪会影响其生长粗壮。
多株树木合栽时,常常须剪去其中一些树木的大枝,以求理想的整体效果。如果每株树均很完整,或个性太强,那就很难配置成林了。这时应以全局为重,该剪则剪,即使是作孤植的水旱盆景,有时也须根据石头、摆件的安排和布局的需要,剪去树木的某个大枝。 水旱盆景中栽种树木的地方较小,形状也不规则,故还须对树木的根部作一些整理,剪短向下生的粗根及过长的根,使其能够栽种在理想的位置上。
二、水旱盆景的摆件固定
水旱盆景中摆件的选择,以及安放的位置,一般在试作布局时即已考虑好。安放摆件是指将它们粘接固定在所要放的位置上。安放舟楫和拱桥一类的摆件,可直接固定在盆面上;石板桥梁类的摆件,多搭在两边坡岸上放亭、台、房屋、人物、动物类摆件,宜固定在石坡或旱地部分的点石上,有时在旱地部分埋进平板状石块,用以固定摆件。固定摆件,须先将安放处加工平整。陶质和石质摆件,宜用水泥粘接属质摆件宜用耐水的胶粘接。为便于盆的清洗,对于桥和舟楫类摆件也可不与盆粘接,仅在供观赏时临时放在盆面上。
三、水旱盆景的地形处理
石头胶合在盆中以后,即可在旱地部分继续填土,使坡岸石与土面浑然一体,同时处理地形。处理地形是指通过堆土和点石来作出有起有伏的地形。有时采用堆土,有时采用点石,大多数情况下,则将二者结合。 点石还可以调节作品的虚与实、疏与密、轻与重、刚与柔等关系,使各部分有对比变化,整体又能达到平衡和谐。 处理地形应根据表现景观的特点,使之合乎自然。一般在溪涧式、岛屿式的布局中,地形的起伏较大;在江湖式、水畔式的布局中,地形的起伏较小。 地形作好以后,在土表面再撒上一层细粹土,(即“装饰土”),以利于铺种苔藓和小草。
四、水旱盆景的石料选择
水旱盆景的石料,以硬质为好。取其石感强,能与树木及水面相配合,并且相得益彰的。 常用的石料有以下几种:
1、龟纹石,石头表面有类似龟甲的自然纹裂,颜色呈灰、黄、浅红及白色等。能吸水,局部出苔薛,可雕凿及打磨加工,是水旱盆景的理想石料。各地龟纹石的质地颜色有别。
2、英德石,质地坚硬,体态嶙峋,皱纹丰富。少数形体圆浑平淡。颜色多为灰黑色或浅灰色,偶尔间有白色石筋、吸水性差,不易损坏,也不宜雕凿加工。主产广东英德一带。
3、鹅卵石,质地坚硬,多为卵状,也有呈不规则形状。颜色多种,不吸水,不可雕琢,可切截适合部分,拼制水旱盆景的坡岸。
4、宣石,属硬石类,多呈结晶状,棱角明显,皱纹细致多变,以白色为主,也有稍带锈黄色,不吸水,不易生长苔藓。一般在敲击碎块中选择适合的材科,再作切截加工。此石宜作表现雪景的水旱盆景。
5、石笋石,制作水旱盆景一般横截“笋头”,拼接坡岸,较为自然。青灰色的石笋石用以表现春景很相宜。 此外,其它许多石料均可采用。但总的要求是:形态不宜太奇特,皱纹不宜过细碎,表面不可有残缺,同一盆中的石料,力求在色、形、质、纹方面达到统一协调。
本文由www.wangchao.net.cn宠物之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