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像人类一样,也开始有自己的墓地。墓地有草坪、墓碑,墓碑上有宠物的昵称、生卒年月、主人姓名、立碑时间等等。在渝北区两路,有一个大约100亩的宠物墓地。这个墓地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经营,现在埋葬了500只左右的宠物,95%以上都是狗狗。在此埋葬狗狗,一次性的费用从几百元到1000多元都有,每个墓室每年交50元物管费。
有教授花10万元为爱狗举办葬礼,有私企老板因爱狗丢失发动企业员工寻找。人和宠物的感情已经相当浓厚,给宠物安排好“后事”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宠物墓地可以建吗?重庆经营性“宠物墓地”出现,实际上折射出了相关法律制度的缺失。
时下,养宠物正在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部分。宠物死后尸体如何处理也正在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性问题。全国每年死亡多少只宠物,这些宠物的尸体都到哪儿去了?问题不得而知。如果许多人是两眼“一抹黑”,随手将其扔进垃圾桶或者草草埋入泥土浅表,那么由此带来的环境和公共卫生安全危害,将难以设想。
农业部2005年颁发的《病死及死因不明动物处置办法(试行)》规定,“对病死及死因不明动物尸体,要在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监督下进行深埋、化制、焚烧等无害化处理”。但该办法的指向主要为农村养殖业,针对病死和死因不明动物,是否对城市家庭养宠物具有同等效力,正常死亡的动物尸体又该如何处理,《办法》并无具体规定。
客观地说,在人多地少的当今中国,主张给宠物建墓地显然不现实。只有制定相应的法规制度,在法律的框架下解决宠物的“身后”事,既环保也凸显人性的善良。毕竟人类对宠物凝聚着情感,应该得到尊重和满足。现在许多地方已实行了宠物登记证制度,期待宠物尸体处理的相关法律规定也能尽早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