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宠物产业链渐成规模

王朝家有宠物·作者佚名  2007-11-2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各种迹象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岛的宠物军团呈现出日益膨胀的趋势,一个关于宠物的朝阳产业带来的不仅是机遇,还有挑战—— 小宠物引发的大问题 。

来自市畜牧局的一项统计显示,目前我市各类犬的饲养量高达43万多条,其中,市内四区宠物犬饲养量达到9万多条。而猫、兔、小白鼠、蜥蜴、无毒青蛇、鸟类等花样繁多的大小宠物仍是个无法统计的数字。

各种迹象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岛的宠物军团呈现出日益膨胀的趋势。小小的宠物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正在成为人们关注的一大热点。

2007年4月13日,市政府第190号令公布了《青岛市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

尽管人们对都市养宠看法各异、褒贬不一,但是当大大小小的宠物经营店、宠物用品店和宠物诊疗机构充斥在市内各个角落的时候。有人惊呼,宠物——这个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已经向我们走来了。

朝阳下面有阴影

在很多国人眼里,宠物狗就是“一只狗呀”。过去,养狗叫玩物丧志;现在,还有人认为,养狗是少数城市人有钱和无聊的象征。宠物狗的名声向来不大好听——噪声扰民、排泄物污染环境、甚至咬人伤人、引发狂犬病……和改革开放前相比,当前的养宠一族,已远远不能用有钱和无聊的狭隘眼光来定义,养宠物的普通工薪族大有人在。喜爱宠物、饲养宠物,和宠物开展情感交流,原本就是一部分人的基本需求。孤独症儿童多抚摸动物能让他们产生更多的乐观情绪,和宠物一起长大的孩子身心更健康。另据调查发现,养宠物的心脏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好于不养的病人。一方面,它们令主人增加活动量,起到促进健康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人们与宠物的交流能调节情绪、缓解心理紧张。尤其是一些空巢老人、独生子女、独身者或丁克家庭,更需要宠物来弥补或充当宣泄情感的角色。都市生活的快节奏、人际关系的挤压感,也使得喜爱动物、饲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

之所以称其为朝阳产业,一方面是因为宠物大军的不断壮大,据统计,目前中国至少有宠物1亿只(头),其中至少有1000万只犬,而纯粹的宠物猫就有60万—100万只。据北京市保护小动物协会提供的调查结果表明,北京人一年花在宠物身上的钱就达5亿多元。而在上海每年用于养护宠物开支可达6亿元,实际数据还远远不止于此,虽然据2000年统计报告显示,上海各类无证犬达到42298条,但这个惊人的数字足以说明上海的宠物市场正在走俏。另一方面,这个庞大的军团创造了一系列市场,经专家预计,2008年以前中国宠物食品和宠物用品市场的定值销售额将超过六十亿八千万元人民币,宠物及宠物用品的流通和服务业的利润率在200%以上,因此不断地吸引着大量的闲散中小资本及个人进入这一领域。再一个方面,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为配合宠物市场的健康发展与规范化,推出了“宠物健康护理员”、“宠物美容师”、“宠物医师”等新兴职业,劳动部专家指出:“宠物医师”准入门槛较高,不适合普通人群;“宠物美容师”门槛较低,但职业内涵单一,费用昂贵;“宠物健康护理员”面向普通人群,职业内涵丰富,包括:宠物日常和特殊护理、宠物调教、宠物科学喂养、宠物美容、宠物疾病防治等,适于就业和创业。

据有关专家介绍,在西方发达国家宠物行业是第三产业的支柱型行业,每年盈利达数十亿美元。我国宠物经济尚处于起步阶段,远没有达到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是宠物背后牵引着的巨大产业链条,已经越来越被人们认可并加以重视。虽然如今市民对宠物的喜爱程度开始延伸,但市场的无序竞争,繁育的无序,管理不规范导致完整有序的产业体系远未形成,宠物消费和宠物服务从而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但是,随着朝阳产业的蓬勃发展,在它背后的阴影也日益显露出来。社会各界对宠物问题的长期忽视,导致了规范和引导宠物产业的法律法规的真空。宠物产业各个行当的暴利现象比比皆是,尤以宠物医疗最突出。人们用来饲养宠物的费用,有相当一部分花在了给小狗小猫“求医问药”上。在我市,小狗到宠物医院诊治,打一个吊瓶就需要花费200多元,而实际上也就几十元,国产宠物防疫针的最低批发价格是5元,宠物医院的标价却高达60元,暴利定价行为在整个宠物医疗行业司空见惯。

市畜牧局防疫处处长陆红介绍,这几年,市民在宠物方面反映的最突出问题一方面是医疗纠纷,许多市民花很多钱却治不好宠物的病,这一方面为市民带来了经济损失,也为许多人带来了感情上的创伤;另一方面,由于许多动物诊疗机构行为不规范,从业人员缺乏起码的职业技能,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善,宠物就医后的污水、污物不经无害化处理,医疗垃圾随意扔,也有些人看到动物诊疗有利可图,表面上开的是宠物用品店,实际暗地经营动物诊疗业务,从另一个方面又造成了健康宠物与病宠之间的交叉感染。这些行为导致了很多病原微生物的扩散,为动物疫病防治和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带来了严峻的形势。

陆红说,引起此类问题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动物诊疗机构秩序混乱。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市有大大小小各类动物诊疗机构130多家,而其中经过有关部门核定的只有36家,经过畜牧部门普查,符合基本条件的仅仅18家。这是因为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全国乃至各地都没有对各类宠物经营机构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加以规范直接造成的。

逐步走向健康发展轨道

宠物经营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涉及到社会和公共问题。这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性的公共课题,在宠物产业像朝阳一般迸发的同时,我们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在今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院长沈志强代表提交建议,呼吁国家对犬类实行强制免疫政策,所有的狗打疫苗都要强制免费,以降低狂犬病发病率。沈志强还建议尽快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控制狂犬病条例》,以法律规定任何犬只都必须登记、免疫、检测。

2007年4月13日,市政府第190号令公布了《青岛市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已于6月1日正式施行,这标志着我市宠物产业走上了法制化轨道。

市畜牧局副局长李红兵介绍,《办法》在科学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青岛市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管理办法》实施经验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形成了我市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制度。《办法》作为我市以至我省的第一部专门用于规范动物诊疗机构的政府规章,全面总结了我市动物诊疗机构及其相关诊疗行为管理的实践经验,既规范了对动物诊疗机构的审批行为,又明确了对动物诊疗机构的各项管理措施;既强化了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对动物诊疗机构的统一监督管理,又赋予了动物诊疗机构权利、责任和义务。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