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庆祝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大会在京举行

王朝科普·作者佚名  2007-12-1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举行大会

隆重庆祝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

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

吴邦国主持 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出席

12月12日,庆祝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 摄

新华社北京12月12日电(记者 孙承斌、陈二厚)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12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隆重庆祝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成功实施,进一步显示和提高了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极大地激发了全体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进一步增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信心和决心。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主持庆祝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出席。

人民大会堂大礼堂内乐曲欢快、灯火辉煌,洋溢着热烈喜庆的气氛。上午10时,吴邦国宣布大会开始。全体起立,高唱国歌。

胡锦涛在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首先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为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作出突出贡献的全体科技工作者、广大干部职工和解放军指战员,向所有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

胡锦涛强调,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成功,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飞行取得成功之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奔月梦想,开启了中国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奥秘的时代,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这是我国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是中华民族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征程上实现的又一历史性跨越,是中华民族为人类和平开发利用外层空间作出的又一重大贡献。全体中华儿女都为我们伟大祖国取得的这一辉煌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

胡锦涛指出,实施月球探测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着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把握世界科技发展大势,为推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促进我国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我国综合国力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这一重大成就,是我国改革开放29年来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的重要体现,是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谱写的壮丽篇章。事实再一次向世人昭示,自强不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攀登世界科技高峰,不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

胡锦涛高度评价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实施以来参加工程组织实施、研制、建设、试验、科学应用的全体同志作出的突出贡献。他说,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成功实施,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带动了我国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若干领域深入发展,促进了众多技术学科的交叉和融合,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重大科技工程要求的科学管理模式和方法,培养造就了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航天科技人才队伍,为我国深入开展深空探测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领域和空间。我国航天科技工作者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建立的卓越功勋,将永远记载在中华民族的光荣史册上。

胡锦涛强调,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成功,为我们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完成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各项任务提供了深刻的启示、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必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继续紧紧抓住和切实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自主创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增强创新动力,着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坚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特别是要为年轻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干提供更大的舞台和更多的机会,着力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必须坚持弘扬求真务实精神,以科学的精神、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机制推动工作,扎扎实实做好每个部门、每个行业、每个岗位的工作,着力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

胡锦涛最后指出,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不懈追求。首次月球探测工程,是我国开展深空探测的第一步。我国开展深空探测,完全出于和平目的。和平开发利用外层空间是人类的共同事业,符合人类的共同利益。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携手共进,坚持和平开发利用外层空间的正确方向,积极参与国际空间合作,继续实现深空探测新突破,努力为促进人类科技进步、为推动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讲话全文另发)

庆祝大会上,月球探测工程领导小组组长、国防科工委主任张庆伟,工程卫星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工程测控通信指挥部指挥长、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主任朱民才,工程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台长助理李春来先后发言。

出席庆祝大会的还有:王刚、王兆国、王岐山、回良玉、刘淇、刘云山、刘延东、李源潮、张德江、徐才厚、郭伯雄、曹刚川、曾培炎、何勇、令计划、王沪宁、何鲁丽、盛华仁、路甬祥、唐家璇、华建敏、陈至立、王忠禹、罗豪才,以及中央军委委员陈炳德、李继耐、廖锡龙、常万全、靖志远、吴胜利、许其亮。

中央党政军群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与月球探测工程的有关方面代表,以及首都各界代表,共5000多人出席了庆祝大会。

庆祝大会前,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等会见了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突出贡献者和突出贡献单位代表。

揽月九天——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奋斗历程纪实

图表:“嫦娥一号”-第一幅月面图像完美亮相 新华社发

新华社北京12月12日电(记者 陈二厚、黄全权)2007年12月12日,人民大会堂,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召开庆祝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大会。

此刻,在远离地球38万公里的环月轨道,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梦想的“嫦娥”正轻轻萦绕。这是中国航天器迄今到达的最高高度,更是中国航天史上第三个辉煌灿烂的里程碑。

从绕月探测工程正式立项,到“中国第一幅月图”完美亮相,这项浩大的科技工程仅仅经过了3年多时间。短短的3年多时间,浓缩了中国航天半个多世纪不懈努力的坚实脚步,见证了中华民族不断进取的坚定信心,也浸透了无数科技工作者1000多个日日夜夜的辛劳和汗水。

把科学的理想与国家的实际技术能力最巧妙地结合起来

——面对空间时代,中国航天人和科学工作者反复研究论证,提出了“中华牌”的月球探测工程目标和科学目标

无限的未知世界,深邃的太空,突飞猛进的科技形势。一个东方大国的视野和脚步从不曾稍作停顿。

从上世纪50年代起,随着运载火箭技术的加速发展,人造地球卫星的上天,人类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空间时代。探月,开始从浪漫的遐想走向现实,也吸引了中国科学家的目光。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和美国的探月竞争空前激烈,掀起了人类第一次探月高潮。

1978年5月,美国总统安全事务顾问布热津斯基代表卡特总统送给我国领导人1克月岩样品。中国科学院迅速组织近百名科技工作者进行深入系统研究,并写出了14篇研究论文。

“什么时候中国人可以研究自己从月球上取回的样品呢?”中国科学家发出这样的感慨。

1993年,我国有关部门和专家建议,用一枚研制中的“长征三号甲”火箭向月球上发射一个象征中国的铁质标志。但限于当时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特别是没有提出明确的科学目标,此事最终作罢。

这次大胆的构想虽然未能成行,却让航天人和科学家们明白一个道理——要开展月球探测,就要抓紧研究设计月球探测的科学目标!

上世纪90年代,新一轮探月浪潮开始在全球涌动。美国、俄罗斯、日本、印度和欧空局陆续提出月球探测的新构想。

1998年,国务院成立新的国防科工委,内设国家航天局。国防科工委成立伊始,就着手研究包括探月在内的国家航天长远规划。

2000年11月22日,我国政府首次公布了航天白皮书,第一次提出要“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的预先研究”。随后,国防科工委委托航天专家孙家栋院士负责组织立项论证。

经过反复的研究论证,中国首次月球探测的工程目标越来越明确:研制和发射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初步掌握绕月探测的基本技术;首次开展月球科学探测初步构建月球探测航天工程系统;为月球探测后续工程积累经验。在制定工程目标的同时,科学目标也逐步清晰:一是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二是分析月球表面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三是探测月壤特性;四是探测地月空间环境。

这些工程目标和科学目标贯穿了一个灵魂——既要站在国际前沿,又要结合中国的国情,把科学的理想与国家的实际技术能力最巧妙地结合起来,独立研制,独立制造,独立试验,着力打造一个完全自主创新的“中华牌”探月工程。

启动、攻坚、决战

——以“小核心,大协作”原则组建的绕月工程组织管理体系,率领千军万马三年打赢了三场“大战”

嫦娥,是踏着早春的脚步伸展出美丽的翅膀的。

2004年1月23日,正是大年初二。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远见卓识和果断决策下,这一天,国务院正式批准绕月探测工程立项。

按照中央“集中精力办大事,把大事办成好事”的部署,一个崭新的绕月探测工程组织管理体系,以“小核心、大协作”的原则迅速建立起来——

2004年2月19日,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经国务院批准成立。这个由国防科工委、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总装备部、中国科学院和航天科技集团的相关领导组成的小组,对工程实行总体协调指挥。

2004年2月25日,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通过《绕月探测工程研制总要求》,任命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为工程总指挥,孙家栋为总设计师,聘任欧阳自远为月球应用科学首席科学家,同时给工程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嫦娥工程”。

2004年3月15日,国防科工委召开第一次绕月探测工程工作会议和大总体协调会,协调总体技术方案和总体计划流程,同时任命一批航天专家担任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和地面应用等五大系统总指挥及总设计师,并在全国范围内逐级组成规模宏大的研制试验大军和全国范围的配套大协作。

2004年6月2日,中央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国防科工委月球探测工程中心,具体负责工程的系统论证、总体设计和项目实施,并承担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事务,实际上成为工程的前沿指挥部。

在强有力的组织管理体系率领下,中国首次探月工程的设计、研制、生产等各个体系开始进入快节奏、高效率的“高速运转”。仅用了3年多的时间,就迈出了三大步——

2004年被称为绕月探测工程的开局年,这一年先后完成了发射场系统总体技术方案制定、测控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制定、地面应用系统设计方案制定、卫星系统的方案设计和运载火箭系统的初步研究,并开始进行一系列关键技术攻关。

2005年,绕月探测工程的攻坚年。这一年主要以质量可靠性为中心,全面展开初样研制与试验,进行系统间接口协调和技术攻关,工程的技术风险逐渐化解,系统间接口关系得以明确,各系统技术状态得以确定。

2006年是绕月探测工程的决战年。嫦娥一号正样星在这一年完成总装、测试和试验。同时还完成了长征三号甲遥十四火箭的总装与测试,完成了测控、发射场和地面应用系统地面设备的研制和系统建设。总体具备了在2007年执行任务的能力。

两个百分之一百的努力,赢得百分之一百的成功

——五大系统既各司其职,又协同配合,每一个环节的“零缺陷、零疑点、零故障”,确保了“首发必成”

千钧之任,系于根根毫发!绕月探测工程由五大系统组成,任何一个系统和环节,都关系整个工程的成败。

卫星系统为保证轨道设计的正确性,邀请全国各地著名的同行专家,对地、月、日复杂的三体环境进行了反复的分析求解,精确设计出飞行线路;为提高制导、导航与控制系统执行任务的能力和可靠性,他们研制了适应月球环境的紫外敏感器,研究采用了双轴驱动控制技术和三体组合控制技术,并对控制器和重要敏感器采用了冗余设计和高性能控制算法。

有效载荷仅仅是卫星系统中的一个分系统,但却被称为“嫦娥的眼睛”。要绘制月球立体图像,一般要用三台相机。但运载火箭能力有限,有效载荷不能太多、太重,研制人员采用广角镜头和巧妙的光机系统设计,分出三个光路,在一台相机上取正视、前视、后视三幅二维原始数据图像,经重构形成三维立体图像。不仅简化了结构,减少了重量,还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对空间环境的适应能力。

承载运送“嫦娥”任务的大力神——长征三号甲火箭是我国长征火箭光荣家族中的“骄子”,已成功发射14次,但为了确保嫦娥一号万无一失,工程技术人员对其进行了大量的技术改进和创新,包括采用远距离测发控技术、应用了控制系统的系统级冗余技术。

负责发射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承担着发射的组织指挥、卫星火箭的测试技术勤务保障、燃料的加注及发射、火箭一二级飞行段的测量控制,还要为发射任务提供通信、气象等服务。为进一步提升发射场的综合保障能力,满足嫦娥一号卫星发射的技术要求,发射场系统对塔架、高压系统、加注供气系统等都进行全面改造。

负责测控的是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及多个航天测控中心、地面站和海上测量船,承担着运载火箭发射和卫星整个飞行期间的轨道测量、遥测监视、遥控操作、飞行控制等任务,并通过高精度的测定轨,为地面应用系统处理科学数据提供轨道数据保证。为适应嫦娥一号卫星发射的新要求,系统完成了总体技术设计、USB设备改造和18米新天线系统建设、卫星初样和正样阶段的星地测控对接、USB-VLBI综合测定轨试验、飞控技术协调等一系列准备工作。

地面应用系统既是绕月探测工程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中国首次月球探测的科学目标由这里提出,绕月探测工程的科学价值从这里开始实现。为保证绕月探测工程实施,他们一切从头做起——从头组建地面应用科研队伍;从头设计论证地面应用系统总体方案,包括建立月球探测的各种数据的标准、格式;从头设计建设适应绕月探测需要的各种地面设施,并与相关系统进行联结测试。

冲天的豪情,却不须臾忘记冷静。2007年2月,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再次提出进一步深入开展设计与生产“两个百分之百”的质量大检查——所有单机、分系统和系统总体设计进行全面复查复审,深入到研究室工程组一级,做到“百分之百”;所有产品的生产也要进行全面的复查复审,深入到车间工段一级,做到“百分之百”……

1000多个日日夜夜的辛劳和付出,无数的关注和支持,终于换来了一个个“定格”的历史时刻: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的奔月梦想从西昌成功发射,精确入轨;

11月5日,嫦娥一号成功“牵手”月球,成为中国第一颗月球卫星;

11月7日,以准确进入200公里使命轨道为标志,嫦娥一号完成中国历史上最远的“太空长征”;

11月26日,嫦娥一号传回的“第一幅月图”完美亮相,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

中国首次探月的成就和辉煌,被深深地镌刻进无垠的太空。中国航天再次高高昂起的龙头,又一次向世人昭示: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的中华民族,一定能够不断创造新的起点,书写伟大复兴的篇章!

来源:新华社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