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极中山站12月16日电 大红的中国结、乌黑的算盘、多姿多彩的京剧脸谱、逼真的石狮、难得一见的砚台……走进中国南极中山站,浓郁的中华民族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地球最南端这块遥远而孤独的大陆,因为中国人的到来而增添了一抹亮丽。
位于东南极拉斯曼丘陵的中山站,是中国1989年在南极建立的常年科学考察站。经过多年建设,现已初具规模,共有办公栋、宿舍栋、气象栋、文体栋、发电栋等建筑15座。
具有浓郁民族文化特色的“中山堂”是中山站的外宾接待室。孙中山先生的铜像摆放在最显著的位置;铜像正对面,是邓小平1984年为中国南极考察事业的题词“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做出贡献”。
科考队员们还将中山站五个油罐的前后两端,画成了京剧脸谱,如今已成为中山站一道亮丽的风景。考察队员们还编成了一道谜语:“十张脸谱画,个个不一样;铁造的肚子,五百吨的量;一根命脉管,牵动你我他。”
南极是人类进行科学研究的“圣殿”,是研究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的关键区域。中山站位于南极普里兹湾的东南沿海,西南距离艾默里冰架和查尔斯王子山脉几百公里,是进行南极海洋和大陆科学考察的理想区域。
而在地球空间环境观测方面,中山站的地理位置更是得天独厚。由于地球磁层的极隙区是太阳风直接进入地球高空大气的唯一通道,中山站正好处在极隙区的纬度,随着地球自转,中山站白天位于极隙区,夜晚进入极盖区,一天两次穿越极光带,可以观测到电离层丰富的能量传输过程和极光现象,是科学家监测地球空间环境的理想之地。
为了长期、细致、持续地研究南极,自1989年起,中国每年都有一二十名考察队员在中山站越冬。中国第23次南极科考队17名越冬队员,目前已在南极生活了一年多,期间经历了56天的漫长极夜,圆满完成多项越冬考察任务。
远离现代繁华社会,孤悬在南极的冰海世界,怀念祖国、思念亲人成为考察队员们精神生活主题。走在站区,“祖国您好”、“展冰雪南极豪情,献赤诚报国之心!”等一幅幅标语倾诉了他们的心声。一个标注着中国各大城市与南极距离的路标,醒目地竖立在中山站前,使科考队员们找到了祖国和家乡的方向。
目前,世界各国共在南极建立了82个科学考察站,其中常年科学考察站47个。中山站周围有俄罗斯的进步站和澳大利亚的戴维斯站。每逢中国传统节日,科考队员们还会邀请邻居们做客,美味的中国菜广受赞誉。
尽管远离祖国万里之遥,中国考察队员以自己的智慧、勤劳和友善,将中华民族文化深深烙印在地球最南端。
记者 张建松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