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召开

王朝科普·作者佚名  2007-12-1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据新华社杭州12月17日电 全球华人科学界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盛会———第四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ICCM)17日在杭州召开,来自全球的7位华人数学家荣获有“华人菲尔兹奖”美誉的晨兴数学奖。

1200余名来自世界各地的杰出华人数学家17日汇聚杭州,共同参加3年一届的世界华人数学界最高规格的盛会。此外,大会还吸引了包括哈佛大学、加州大学、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的校长及学院院长参与。

作为大会最重要内容的晨兴数学奖17日上午颁发。晨兴数学奖被誉为“华人菲尔兹奖”,该奖项面向45岁以下、在基础数学及应用数学方面有杰出成就的华人数学家设立。评审委员会由哈佛大学教授、杰出华裔数学家丘成桐以及其他8位非华裔的顶级数学家组成,以确保获奖成果的水准和评奖过程的公正和客观。

来自澳洲国立大学数学及应用中心的汪徐家教授以其对完全非线性椭圆方程和Hes鄄sian测度理论及其应用的基础贡献,以及对仿射微分几何领域中一组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的卓越解决荣获2007年晨兴数学金奖。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全球著名统计学家范剑青教授荣获晨兴应用数学金奖。他将数学有机地运用于统计学的社会实践之中,嫁接起了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之间的桥梁。该奖旨在表彰他在非参数建模及推断方面的开创性工作。

此外,刘秋菊、季理真、金石、陈俊全、田野等5位科学家分别荣获了晨兴数学银奖,他们分别来自美国、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大学和研究机构。

大会还颁发了陈省身奖和ICCM国际合作奖。郑绍远和王慕道两位科学家因为其对数学研究和在推动数学发展的公职服务方面的卓越贡献获得陈省身奖;曾7次造访中国,并培养了至少13位优秀华人学生的数学家赛利·欧逊,因其为促进数学在大中华地区的发展而荣获ICCM国际合作奖。大会对他们“毕生致力不倦地推广数学”给予高度评价。

图为:12月17日,获得第四届晨兴应用数学金奖的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范剑青(中)在大会上领奖。

记者张乐 科技日报

新华社记者 王定昶 摄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