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矗立在天地间一座纯洁而森严的“科学圣殿” ——南极内陆冰盖印象
新华网南极中山站12月19日电(记者张建松)面积达1400万平方公里的南极大陆,95%以上的面积被平均厚度达2450米的冰所覆盖,犹如头上戴了一顶巨大的“帽子”。而这顶“帽子”像魔术师手中的帽子一样神奇,里面隐藏了无数的自然奥秘,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科学勇士前来探索。
再过几天,中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17名内陆考察的科学勇士,将深入南极内陆冰盖1300多公里,登上这顶“帽子”的最高点——海拔4093米的冰穹A地区,进行一系列科学考察。这是中国继2005年1月18日成功实现人类首次从地面到达冰穹A顶点之后,再一次奔赴南极“冰盖之巅”。
16日,新华社记者随同中国南极内陆考察队队长孙波、党支部书记徐霞兴等人从中山站出发,乘坐直升机来到了距离中山站5公里处的俄罗斯“进步一站”。坐落在南极拉斯曼丘陵一个山谷平地上的“进步一站”,如今已无俄罗斯科考队员值守,在白雪皑皑的空旷山谷间,只剩下一座蓝色的小木屋。
由于“进步一站”紧邻南极冰盖边缘,往年,中国内陆冰盖考察队都是在这里集结出发。但今年遭遇了历史罕见的暖冬,“进步一站”附近的积雪几乎全部融化,露出了坚硬的碎岩石地面,不利于重载的雪橇通过。中国南极内陆考察队临时决定,今年从冰盖边缘、海拔更高的俄罗斯机场集结出发。孙波队长此行的目的,就是要将前一日留在这里的雪地车和雪橇拉到俄罗斯机场。
孙波队长所开的雪地车拉着雪橇缓缓向西绕过“鹰嘴岩”,一路爬坡,登上了白茫茫的南极大冰盖。一位作家曾这样描述南极:“我不曾想像过天堂的模样。但是南极的大自然以它丰富的想像力,为我做了一次虚拟实境。而我几乎就要相信,如果有天堂,它应该和这样的场景与感觉最接近……”
美丽的“天堂”尽管看上去至真、至纯,但却是危机四伏。冰盖表面是厚厚的一层积雪,走在上面深一脚、浅一脚,扒开积雪,就会露出淡蓝色的冰盖。冰盖表面有许多裂隙,一不小心,就会一脚踩空,陷入其中。
为了走进这座纯洁而森严的“科学圣殿”,中国第24次南极科考队的许多队员16日已经在冰天雪地中工作了十几个小时。他们协助“卡莫夫”重型直升机将156吨重的内陆考察物资、科研仪器和油料,从20多公里外的“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上吊运到俄罗斯机场,再将这些科考物资一一装运到雪橇上。
冰穹A地区,不仅是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区域,也被国际公认为南极科学研究的制高点。其独特的穹状顶部地形特征,被认为是研究南极冰盖形成与演化最理想的场所。冰穹A区域覆盖的“甘伯采夫”冰下山脉,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发现造山运动新机制和形成大陆构造新理论的地方。此外,冰穹A在理论上还极有可能是南极地区最好的天文观测站址。
中国已决定在南极“冰盖之巅”建立第三个科学考察站。此次对南极内陆冰盖进行考察,就是要为内陆建站选址进行前期准备,同时执行“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的核心计划——PANDA计划,即“南极普里兹湾——埃默里冰架——冰穹A断面”科学考察与研究计划。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