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华诗屋:艺术高峰和受困岁月
1932年,39岁的梅兰芳拖家带口从北平迁居上海,“他到了上海先住在沧州饭店,后来又住进了思南路87号的梅宅。”吴迎告诉记者,梅兰芳之所以选中思南路87号,就是因为那里暗合了他当时的心情。到上海后,梅兰芳开始编演《抗金兵》、《生死恨》等梅派爱国名剧,他还赴俄罗斯等欧洲国家演出和讲学,“在上海的这个时期是梅兰芳艺术的高峰。”在思南路87号梅宅,梅兰芳接待了卓别林夫妇,还招待过英国喜剧大师萧伯纳。
1941年,“为了表现中国人的气节,父亲蓄须明志,谢绝舞台”。梅葆玖先生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威胁,梅兰芳甚至不顾生命安危,连打了三针伤寒预防针,高烧39度,以重病为由拒绝了日本军国主义者。蓄须明志期间,梅兰芳经济困难,甚至要出卖古董、办画展度日。但他培养了李世芳、言慧珠、张君秋、杜近芳及梅葆玖等一大批传人,这些近代京剧精英当年都曾在思南路87号与梅兰芳长期朝夕相处。
关于《梅兰芳》:陈凯歌是最佳人选
《梅兰芳》正在上海热拍,梅葆玖委托诤友、梅派艺术研究专家吴迎“常驻摄制组,代表梅家解决所有问题”。吴迎说,当时他们与陈凯歌谈了几十个小时,“我们对于陈凯歌对梅兰芳理解的深度感到非常惊讶,陈凯歌是个非常用功的人,是一个有学问的人,正如陈凯歌所说,大家在认识上‘很通’。”
梅家在4年多之前就开始筹拍《梅兰芳》,“我们接触了多位国内外名导演,直到2006年由广电总局郑重推荐,才决定由陈凯歌导演。陈凯歌的严谨让吴迎非常佩服,“这部电影以历史的真实为基础,要表现出一代大师梅兰芳的个性。”吴迎和梅家认为陈凯歌足以胜任。对于剧组在北京和上海的场景,梅家非常满意,“梅华诗屋真似当年。”
关于黎明:“劲头”比外形重要
当初确定由黎明出演梅兰芳时,曾经引发了很多质疑,很多人把黎明与张国荣来比。吴迎说,“张国荣和黎明没有可比性。选择演员很难,要考虑他的知名度,更要看他是不是能演出梅兰芳的气度。能再现梅兰芳的演员根本找不到,他身上的文化积淀谁也演不了,不可重复。”
“黎明有国际知名度,又是北京人,内向、沉稳的个性恰和梅兰芳相似。”吴迎说,“黎明的脸与梅兰芳并不像,但是他走路、说话很有梅兰芳的‘劲头’和文人气质。”几天前,吴迎看了黎明与陈红在梅宅的一场戏,这场戏表现的是梅兰芳蓄须明志期间受到威胁,“黎明果真把梅兰芳受困的感觉演出来了,演出了当时中国文人的气质”。这让吴迎非常欣慰。而孙红雷和英达等一批艺术家的出色表演也和陈凯歌“很通”,保证了这部电影的品质。【捕捉《梅兰芳》剧组镜头】
对于力求“真实”的陈凯歌来说,拍摄《梅兰芳》遇到了不少的困难。拿拍摄场地来说,诸多当年梅兰芳居住过或是登台表演过的地方,搬的搬,走的走,陈凯歌在无奈之下只得另辟蹊径,在上海寻找到了与这些历史建筑较为相似的场地进行拍摄。
1937年底上海沦陷,梅兰芳蓄须明志拒绝登台,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梅兰芳才首次恢复演出,地点就在兰心大剧院。而天蟾剧院奠定了梅兰芳“京剧一代宗师”的地位。可以说,“兰心”和“天蟾”对于梅兰芳来说,有着不同一般的意义。不过,此次《梅兰芳》剧组并没有选择这两个意义非凡的地方进行拍摄,记者从剧组方面了解到,这次陈凯歌导演在场景选择中,已经圈定浦江饭店和中福会少年宫两个地点。
梅兰芳先生在上海的故居是思南路87号,是一幢坐北朝南的西班牙式洋房,梅兰芳先生在这里度过了27年,由于年久失修,“梅公馆”最近正在大修中。这次《梅兰芳》剧组可谓是来得不巧,无奈陈凯歌又只能从那些老建筑中寻找“替代者”,最后他选中了长乐路上的“汤恩伯”故居。
梅兰芳先生曾经于1930年携夫人一起西渡美国,在著名的纽约百老汇第四十九街剧院访问演出,由于电影拍摄进度以及资金方面的问题,前往美国拍戏看来是不太现实的,所以陈凯歌只得在上海寻找第四十九街剧院的踪影,最终陈导找到了无论是“外形”和“气质”都非常相似的上海音乐厅。
【探访梅兰芳生活轨迹】
“他从不喜欢前呼后拥的排场”
本报讯记者郦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部为人物立传的电影,失真总是宿命般地在所难免。记者日前踏访梅兰芳在上海的一些足迹,一个真实的梅兰芳历历在目。
梅宅:安静的梅兰芳
思南路的一条小巷子,梅兰芳一家人住过的别墅就在巷子的尽头。走进去100多米,思南路87号的梅公馆就在眼前。正在外部装修的这幢别墅悄无声息,很难想象这里曾住过一位绝世名伶。据上海史专家梁永安讲,1933年梅兰芳挑选住所时提出的条件就是“地段不要太热闹,房子不要太讲究”。
陈凯歌选定汤公馆作为电影里梅兰芳的住所,是将这位京剧大师的排场无限夸大了。其实梅兰芳是一个很安静的人,一位见过梅兰芳的邻居回忆道,每晚演出结束后,一辆黑色的轿车总是轧着梧桐的落叶,悄然驶过,在87号前停下,梅兰芳下车入门,绝没有前呼后拥的排场,以至于过了很久他才知道,那条小巷的尽头,是梅兰芳的家。
梅兰芳的老邻居们大多离去了,整条思南路上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梅兰芳的故事。80岁高龄的陶先生,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搬到了这条马路上,他的家与梅公馆隔了一条复兴中路。陶先生始终没有见过梅兰芳,却见过他的儿子和朋友们。“梅葆玖才这么高。”老先生伸出手掌在腰部比划了一下:“常看到他坐在父亲的车里回家去,也是个不大出声的孩子。”梅兰芳的搭档金少山和琴师王少卿,老先生倒是经常见到的,“他们就住在梅先生家里,梅先生对朋友都极好。”
“兰心”:“昂贵”的梅兰芳
不知道为什么,《梅兰芳》剧组到了上海竟然没有去兰心取景。这家老上海著名的戏院至今保持着其庄重的外表,并且依然履行着演戏的功能。大戏院的蔡先生将剧场顶灯打开,硕大的空间顿时陷入一片金色之中。当年的老座位已经全部换了新的,但是当年的舞台还在,蔡先生指着脚下那块并不宽广的舞台,有点激动地说:“梅兰芳复出之后的第一出戏,就是在这里唱的。”
1942年拒绝为日伪政府演出,梅兰芳蓄须明志。蔡先生所说的“复出”,当时梅兰芳连演3天《刺虎》,盛况空前。85岁的老票友陈老先生记忆犹新,他说他看了一辈子戏,再也没有见过那么昂贵的票价,“梅兰芳之前停演了数年,此番复出一票难求,位子稍微好一点的戏票,竟炒到了两根小黄鱼(即金条)。”
“天蟾”:优雅的梅兰芳
一位老者每次路过福州路天蟾京剧中心(原天蟾舞台)时,还总忍不住要向里面张望几眼,似乎此刻梅兰芳正在里面演《洛神》,而台下的一个小男孩则张大了嘴。
1949年的一天,这个小男孩跟着爸爸乘上了一辆“祥生”出租车,向天蟾舞台驰去。那天,梅兰芳要在那里上演他的代表名剧《洛神》。这是小男孩第一次见梅兰芳的真人,在这次庄重的出行中,他紧张得手心里出了汗。已是银行高级职员的爸爸出大价钱买了两张前排的票,因此小男孩能够清楚地看到台上梅兰芳的一笑一颦。若干年后,当男孩变成了老者,他已然忘记了梅兰芳当时的唱词,而梅兰芳的优雅却至今留存在他的心里。“梅先生在台上漂亮极了,当时他不过40多岁,身体还没有发福,身姿都近乎完美,我当时就在想,这世上怎么还有如此优雅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