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喆关于巡演
不需要请嘉宾冲票房
记者:在过去的一年里,你很少在北京露面,都在忙些什么呢?
陶喆:2007年是我出道以来演出最多的一年,这让我在演唱、乐器以及台风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现在再去看我以前的演出,我会觉得怎么那么青,表演有些生疏。
记:有没有对以往的演唱会进行过个人总结?
陶:我从来没有给自己打过100分。相比之下,去年年底在广州的那一场是最近这两三年中,我在舞台上玩得最开心的,跟观众之间的互动很好。我看了很多演唱会,觉得华人演唱会互动的部分很少,往往台上很热闹,台下的观众却好像是抽离的。这样不如在家里看电视好了,到现场就是要一起喊、一起跳、一起唱的。音乐是一种语言,在舞台上不是技巧的卖弄,不是声音和灯光的震撼,而是用音乐说故事,和观众沟通。
记:北京的演唱会现场会和观众有怎样的互动?
陶:这次的“123我们都是木头人世界巡演”,我专程飞到新加坡和音乐总监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把百分之七八十的曲目重新改编。比如我在《今天我要嫁给你》的前奏里加了很多中东的音乐。我还为北京歌迷特别准备了12分钟的音乐桥段,完成我多年的夙愿。
记:这次的演唱会还是没有邀请嘉宾吗?
陶:是的,我一贯没有找嘉宾的习惯,原因是我觉得没有这个必要。有时候主办方可能会提出找嘉宾帮个忙,冲冲票房,可是我认为如果你对我的演唱会没有信心,需要找嘉宾的话,那我们就不要办了。歌迷花钱是来看我的表演的,请嘉宾会破坏整个节目的流程。最好笑的是,有些歌手的演唱会嘉宾跟他都不认识,我不明白找他来干吗?
关于音乐新专辑将回归摇滚
记:继2006年的《太美丽》之后,你有一年多的时间没有推出新碟,会不会担心影响人气?
陶:因为巡演而没有时间做新专辑,这是好事。现在乐坛不景气,太多的人为了发片而发片,生怕会被别人忘记。对于创作歌手来讲,每次发片必须要有内容和意义,必须是反映你在这段时间里的感受和思想。我很庆幸能有足够的时间让自己沉淀。
记:新专辑筹备得怎么样了?
陶:做专辑像炒菜,洗菜和切菜的准备过程很长,实际炒菜的时候挺快的。现在已经有十几首歌了,等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就钻进录音棚用两个月录完,预计年中六七月发片。
记:还是R&B风格?
陶:这张专辑将会回归到我刚开始做音乐的状态,回归到我最喜欢的70年代的复古摇滚。可以说,出了这么多专辑,它会是最有爆发力的一张。在我的iPod 里面都是70年代的东西,几乎没有2000年以后的音乐。
记:很多歌手都喜欢翻唱你的歌,有没有让你印象深刻的?
陶:人家翻唱我的歌,我当然很开心,我不会特别地去评价,只是期待他们翻出新意,就像我在翻唱《月亮代表我的心》《夜来香》或者《不了情》时,我很努力想颠覆它们,这样才有意思。如果原封不动,或者只是重新编曲,那和唱卡拉OK没区别。蔡健雅翻唱过我的《沙滩》,没想到她会那样改编,我觉得很成功。除此之外,就没有印象深刻的了。
关于电影明年开拍音乐剧
记:听说在巡演结束之后,你要淡出歌坛两三年去做导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陶:其实在我心里,音乐永远不可能是第一位,电影才是最重要的。我10岁时的志愿除了律师和警察之外,就是做导演。我从来没想过要做歌手,因为我是一个超级超级害羞、不想面对镜头的人。如今律师是没希望了,警察做过了,学的是电影专业却做了十几年的音乐,再不去拍电影的话就老了,拍不动了。
记:对于这部电影,有什么初步的构想吗?
陶:我已经开始写剧本了,至于风格嘛,是音乐剧。坦白说,我不喜欢音乐剧,但是最近看了30多部这类题材的DVD。我希望做一个挑战,挑战我自己也挑战观众。以后如果继续拍的话,可能永远都不会碰这个题材了。
记:除了写剧本之外,你会担任电影的主演吗?
陶:我的主要工作是导演和编剧,应该不会有一个很大的角色。我希望多找一些新人,很想尝试新人、新题材、新的故事。
记:在拍电影的同时,还会兼顾音乐吗?
陶:不会,我不相信一个人同时可以把两三件事情都做好。我希望能够专心投入电影的拍摄,初步计划下半年发完专辑之后开始执行,09年正式开拍,让大家早点看到这部作品。
采访手记
不要喊我“教父”,幼稚
陶喆的名字前面经常有一个头衔———R&B音乐教父,在前不久举行的香港演唱会的记者会现场,陶喆还收到了一块写有“乐坛教父”的牌匾。听到记者喊自己“教父”,陶喆急忙摆手道:“我都不清楚是谁弄出来的这个称呼,其实觉得挺幼稚的。没有人是教父,也没有人是什么天王、歌王,乐坛只有猫王。我不太喜欢这种标签,这是炒作。”不管怎样,诸如“乐坛教父”“R&B天王”这些头衔都是出于对陶喆音乐的肯定。至于在陶天王心里,谁才有资格被放在教父级别的位置进行崇拜呢?陶喆脱口而出:“罗大佑,他的音乐改变了我对音乐的看法。还有约翰·列农,他是我在音乐上最大的精神领导。他们的作品都是超越音乐本身的,是有思想的。对于我来说,我希望自己始终能保持当初做音乐时的那种态度、热情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