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到2008年,25年的时间只不过是文明进程中的一朵小浪花,但整个移动通讯业界在这25年中所迸发出的激情、放射出的光辉却足以照亮一段清晰可见的未来,诸多厂商共同创造出的奇迹让人叹为观止。移动通讯业界25年来的成就反映出的是人类不断探求所闪耀出的永恒智慧光芒。
![](/images/load.gif)
移动通讯行业仅仅兴起不过25年时间,即便是算上摩托罗拉公司为了研制移动电话而消耗的十年,这个行业仍然是年轻的,充满活力的。这一点从层出不穷的概念手机上就可窥得一斑。概念手机炫目的外观、强大的功能无不让人沉醉,不过展示给大家看的终究是镜中花水中月。一个概念代替另一个概念,生生不息,却似乎永远不能让人将其紧握在手中。
![](/images/load.gif)
手机的发展之路
但是当我们回顾整个移动通讯行业时,才惊觉其实很多概念早已变为了现实,只是我们在享受这些成果时却并没有注意到这些改变历史并影响着未来的技术或者理念。有时候概念无需炫耀,能够成为整个行业的指引者和开拓者,才是概念的真正价值所在。
![](/images/load.gif)
让我们揭开尘封的画卷,来看看手机历史上的付诸实践的概念,看看这些首次应用的新技术新概念给手机的发展史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摩托罗拉DynaTAC 8000X,是世界上首部获得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认可并正式投入商用的蜂窝式移动电话。这部手机在1983年首次将贝尔实验室1947年提出的移动电话概念和70年代提出蜂窝组网技术概念变为了现实。这个移动通讯业界的第一奠定了摩托罗拉手机部门在移动通讯业界20余年不可动摇的地位。
![](/images/load.gif)
![](/images/load.gif)
![](/images/load.gif)
仍然是摩托罗拉,2002年年初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旋转结构的手机——V70,该手机一亮相,立刻令全世界惊艳不已,这也是自从1999年1月西门子SL1088将滑盖手机带给大众之后的手机结构设计的再次创新,从此,手机的外形设计增添了第五个大类——继直板、翻盖、折叠和滑盖之后,旋转式设计方式将手机设计概念再次推向高潮。
![](/images/load.gif)
![](/images/load.gif)
还是摩托罗拉,2004年推出的V3将手机结构设计概念再次刷新——V3的厚度为13.9毫米,虽然与今年3GSM大会上展出的5.9毫米手机相比并没有任何优势,但是不要忘记那是4年之前!那时候,手机虽然已经全面小型化,但是手机的厚度仍然保持在2-3厘米之间。摩托罗拉V3的这一创新一举将整个手机设计业界的概念带入了“刀片”时代。
![](/images/load.gif)
![](/images/load.gif)
现在看来,当年的几款游戏在黑白屏上的表现是多么的无趣,但是这一新概念却深刻地影响着后世手机行业的发展。如今,手机游戏已经成为一个单独的产业,与手机本身共同进步共同发展。而手机游戏业延伸出来的手机游戏平台更是将手机游戏与通讯网络更加紧密地结合了起来。
时光前进到1999年3月,爱立信推出了R250 PRO,手机首次可以防水、防尘、防震动。此时爱立信将手机业的一个新概念展示在世人面前:三防手机。三防概念打破了手机这一精密电子设备非常脆弱的传统,让手机也可以尽情地奔放于蓝天白云之下和大地小草之中。虽然三防概念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被重视,但是在如今这个重视个人身体健康和户外活动的现代社会,三防再一次被赋予更深厚的内涵并再次应用到手机设计中。
![](/images/load.gif)
![](/images/load.gif)
然而,并不是所有手机都使用GSM 900/1800MHz频段,美国为了自己的利益,使用的是另一频段:GSM 850MHz,后来为了统一北美频段标准又增加了GSM 1900MHz频段。所以早期在欧洲和亚洲使用的手机并不能在北美使用,这给商务出行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不过很快的,摩托罗拉提出了解决方案——2000年3月,摩托罗拉L2000上市,其支持GSM 900/1800/1900MHz三频,为用户进行全球旅行铺平了道路。
![](/images/load.gif)
双频和三频的概念当然是手机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环节,他们的存在,让用户更方便地通话。到今日,所有新款手机必然是双频,更高端的手机则支持三频、四频。而由此引申出来的GSM/CDMA双频也同样在为世界的沟通做着努力。2000年,世纪之年。这一年注定了手机行业将进行跨越式发展。这一年,大量以往看起来飘渺不可及的概念转换为新技术并应用到手机中。
首先是于2000年1月出现的诺基亚7110,弹出式滑盖、变色龙外壳和诺基亚导航键(NaviTM Roller)等功能都比不上一个并不起眼的服务:WAP!中文名称为无线应用协议的WAP技术,让手机推开了国际互联网的大门,从此再未关上。同时,WAP也成就了一大批SP(Service Provider)。
![](/images/load.gif)
还是这一年,汉诺佳(hagenuk)的新手机让熟悉了当时手机外形设计的人们惊讶——汉诺佳推出的这款CH9771没有天线!其实并不是没有天线,只是天线由显露在外的“小尾巴”深藏到机壳内了而已。同时CH9771还在结构设计上尝试了符合机械控制和人体工程学原理的S造型。不过汉诺佳这次所应用的概念过于超前,当时没有多少人能够接受这样一款“非对称的、没有天线”的手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内置天线设计却渐入人心,如今人们的审美观已经很难再接受拥有天线的机型了。
![](/images/load.gif)
手机上有了游戏、有了能够联通互联网的WAP,是不是还缺点什么?2000年9月,日本的夏普往手机上补了点东西:一枚11万像素的ccd摄像头!夏普J-SH04于是成为首个应用拍照手机概念的的移动电话。从此拍照手机一发不可收拾,最终,摄像头成为了大部分手机的基本配置。从2004年11月夏普V602SH首次支持光学变焦到2006年3月三星SCH-B600的摄像头首次达到一千万像素,我们能够看出手机拍照这一概念给予了厂商多么强大的动力!
![](/images/load.gif)
![](/images/load.gif)
![](/images/load.gif)
![](/images/load.gif)
![](/images/load.gif)
当手机已经发展了17年的时候,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简单的通讯和简单的娱乐,人们对手机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0年12月,爱立信响应了人们的这一呼唤——“行动数位助理”R380sc开创了手机+PDA的先河,并为以后智能手机的发展拓展了思路。380sc内存达到700多K、支持POP3邮件,超大的触控屏幕、外置数字键盘的新式翻盖、支持名片式电话本等等特性,都为以后的智能手机指明了方向。
![](/images/load.gif)
第一台家用计算的CPU频率只有66赫兹,而今智能手机的CPU动辄就高达4、500赫兹,由此可以看到技术的进步是如此的飞速,快到我们眼花缭乱,几不可辨。当爱立信R380sc高擎智能大旗的时候,还没有追随者。而今却有数个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携上百款智能手机昂首阔步行进在这条大道之上。已经没有资料能证明是哪一款手机首次将红外置于机身之内了。但我们能记住第一款将蓝牙功能内置的的手机——爱立信T39mc——2001年8月,短距离无线通讯新概念被应用到了手机实物产品之上。虽然蓝牙最终将红外送进了垃圾堆,但是爱立信为了推广这一概念,也付出了手机部门投入不足而不得不与人合并的代价。
![](/images/load.gif)
前文提到了“声色”,手机的“声”已经解决,但是“色”却一直持续到2001年8月才得以解决——爱立信T68做到了“精彩画面,手中重现。”虽然之前的西门子SL1088已经做到了3色显示,但是T68才是真正的彩色!虽然256色的画面在如今看来如此地粗糙,但是爱立信最后的绝唱却在当时掀起了滔天巨浪,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手机店都是将其封印在玻璃盒子中供人参观。T68在那一年里显得是如此梦幻,让人都不敢相信她能让我们触摸!
![](/images/load.gif)
1991年时,手机的重量为250克左右,厚度超过7厘米;1996年秋,出现了体积为100立方厘米、重量100克的手机。此后又进一步小型化、轻型化,到1999年就轻到了60克以下。到了2008年,手机的厚度更是达到前所未见的不足6毫米。除了质量和体积越来越小外,现代的手机也越来越不象“手机”了,在众多概念的引导之下,除了最基本的通话功能,手机还拥有彩信、上网、游戏、拍照,看电影甚至模拟其他操作系统的功能!
有多少当年引领手机概念的品牌如今已经走入了历史——爱立信、西门子都曾以无比辉煌地方式谢幕。但是移动通讯业界并不会因为他们的退出而停止前进,有无数的后继者将不断地刷新概念并将其一一应用到手机当中。无边的创意开创着历史,永恒的概念影响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