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县新化镇每年举办的“武林黑龙会”,已成为全台斗蟋蟀的年度盛事,“台湾蟋蟀教父”谢爵安21年前开创斗蟋蟀风潮,成功研发出蟋蟀人工养殖技术,当前他的“黑龙大军”仍维持数万只,并一手创建正新小学建立“蟋蟀馆”,义务提供技术及蟋蟀。
新化镇丰荣社区推动的斗蟋蟀比赛,今年进入第24年,不只发展为全台性的“武林黑龙会”,“蟀哥”也成了新化镇吉祥物,一走进新化镇,处处可见“蟀哥”。
20多年前,谢爵安将早年农村的童玩带入社区,开始推动斗蟋蟀;又为了品种改良,他将原本野生的蟋蟀带入人工养殖的新领域。15年前中兴大学就有人向他请教,并以蟋蟀人工养殖为论文,取得博士学位。
谢爵安表示,研究蟋蟀人工养殖的前5、6年最辛苦,什么都要自己尝试,因蟋蟀爱干净,环境一旦遭到污染,就可能整批死亡,台湾农地长期受到农药污染,有一段时间很难在野外发现蟋蟀。
谢爵安说,蟋蟀体型小,体重是比照黄金用分来计算,一般重量在2.5分半以上至4分,外观以“虎头老鼠尾”的体型最好,斗蟋蟀是靠利齿互咬,头大牙齿就大,因此,“大头”的品种最受欢迎。
蟋蟀也不能近亲繁殖,否则体型会越来越小,因此谢爵安很早就建立族谱,认清那个系统是头大的、那个系统是身长的,才能培育出最佳的“战士”。
早年的丰荣社区斗蟋蟀比赛,几乎都由谢爵安包办冠军,近年来,他将重心用在协助正新小学的蟋蟀馆,谢爵安说,蟋蟀是乡土教材、也是生命教育,他20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几乎都转由学校保存。他说,政府推动蟋蟀产业做得不够,幸好有正新小学接手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