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期间,一向热闹的平板市场再次升温,以外资品牌为代表的技术派和国内厂商为代表的本土价格派也上演了一场激烈的PK秀,成为市场的一大看点。意想不到的是,结局不是你死我亡的悲惨,而是杯盆漫溢的共赢。资料显示,国庆期间的大部分平板电视厂商的产品销量都比“五一”期间增长两到三倍,个别厂商、个别型号的产品甚至出现了“核爆炸”式的近十倍的增长。受此影响,消费者在平板电视的选择上,也呈现出明显的二元分化格局:一方面,相对低端但价格优势明显的本土品牌平板电视广受欢迎;另一方面,价格上比其它厂商要稍高些的夏普、LG、索尼等外资品牌的平板电视也受到了很多消费者的追捧。
技术派放下身架,两派平板价格“擦火”
价格派的国内本土厂商一向备受关注,此次国庆期间“异常亲切”的价格更是拉近了市场消费的距离。实际上,除了少数高端型号,技术派与本土价格派在价格上已经频频“擦火”。与之前外资品牌动辄是本土品牌二倍左右的价格相比,国庆期间外资品牌技术派除了以往大打品质牌之外,更以近乎贴身肉搏的价格与本土品牌争夺市场。
笔者在卖场看到,曾经是电视行业顶级品牌的索尼,其主推的液晶背投的价格基本接近甚至部分低于国产厂商的平板电视价格;尽管那些超低价的平板电视都是本土厂商所推出,然而国际厂商与本土厂商在主流产品的价格上,差距并不大。即便是当前掌握平板电视核心技术的LG、三星等主流技术派,其产品价格一般也只是略高于同型号本土厂商的产品。
业内资深人士告诉笔者,国庆平板电视的井喷行情与技术派平板厂商“向上走、向下压”的战略关系甚大。该人士透露,技术派厂商借助平板电视的发展契机,一跃成为世界电视产业的领先角色,但这一地位并不巩固;而平板电视市场刚刚开启的中国对他们全球战略关系甚大,因此,他们凭借面板资源、领先技术等优势,通过猛推高端产品从而压低行业价格的方式来占领利润更大的高端市场,并提高市场占有率。LG在国庆节前一口气推出了等离子和液晶近十款产品就是最好的例子。
消费呈现二元格局,平板电视价值回归
对于受到厂商PK秀影响而呈现二元消费格局,一位资深的市场营销专家将这种现象解释为“平板电视价值回归”的结果。他认为,对普通消费者而言,买平板电视是家里的一项大投入,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项“面子工程”,因此,很多消费者的着眼点在“从无到有”上,因此价格便宜的国产电视成为首选。
而也有很多消费者经济实力相对较强,希望一步到位地选购技术品质更高一些的平板电视,像LG推出的系列液晶电视所采用的S-IPS技术,将水平和垂直可视角度都提高到近乎完美的178°,使消费者在任何角度都能够欣赏到清新亮丽的高画质图像,实现了技术上和视觉效果上的一次飞跃,而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液晶电视可视角度大约在160°到170°。同时还达到业界最快8毫秒极速响应时间,这样的产品就特别受欢迎,消费者也愿意为这种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买单。
与“五一”期间平板电视“看得多、买得少”的情景相比,国庆期间无疑是平板电视真正的“黄金周”。业内人士认为,此次国庆井喷行情对中国平板电视市场而言是一个真正的分水岭,从此平板电视必将走上良性快速发展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