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滋味有无数种,但主要的有三种:甜、苦、淡。
甜,人生的甜与生活的甜密不可分。生活中不仅有甜酒、甜茶、甜糕,还有“甜蜜的事业”、“甜蜜的爱情”。多数人就在甜水中泡大,行有车,食有鱼,住有高楼大厦,无限风光尽情饱览,万千滋味随意品尝,这是现代人的骄傲,也是丰衣足食的标志。然而无论古今,甜味尝多了,安逸舒适的生活过厌了,也会甜得发腻。据说,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天天山珍海味不离口,日久生厌,竟食不甘味。一日,忆起昔日吃过的“珍珠翡翠汤”,觉得鲜美无比,忙命御厨赶紧烹调,谁知御厨精心烹制的“珍珠翡翠汤”却不合他的口味,一怒之下,连杀几个御厨,宰相刘伯韫谏道:“何不让当年制作此汤的救命恩人来烹制呢?”于是,一个乡下妇人被召进宫,片刻之后,一碗“珍珠翡翠汤”便摆在朱元璋面前,朱元璋看后不由皱起了眉头,这算哪门子美味啊?一碗水泡饭上漂着几片青菜叶,尝一口,索然寡味,他不解地问道:“恩人,当年你替我做的那汤可是鲜美无比的啊!”妇人答道:“当年你在逃亡中,饥不择食,吃什么都鲜美,现在你当了皇帝,美味佳肴都尝遍了,自然就吃不出它的美味了。”原来甜与苦是矛盾的统一体,不知道什么是苦或者已经忘了苦的人,是根本尝不出甜的。
苦,这是人生的餐桌上最不受欢迎的一种味道了。它如影随形,与生命共始终。故释迦说:“生是苦,老是苦,死也是苦;见怀恨者是苦,见所爱者是苦,寻不到也是苦。总之,人生一切存在皆是苦。”释迦把人生的实相视为“苦谛”,他如此解释:“因为人心中存在着渴爱(宛如口渴的人一直不停地寻求泉水般),所以有痛苦的人生。”为了寻求精神上的解脱,有人便故意从肉体上来折磨自己,吃粗粝的食物,穿带剌的衣服,或一只脚站立,或时时高举左手……我佩服这类人的勇气,但却不赞成他们的行为。诚然生活中有苦,但苦中有甜,例如,耕耘是苦的,但品尝劳动果实时是甜的,养儿育女是苦的,但儿女成才后父母的心里是甜的,运动场上的训练是苦的,但获奖时的心情是甜的……只有从苦中尝出甜的人才是生活的智者,才有完美的人生,我更佩服那些上班穿得像花子,下班打扮得像公子的人,只有他们才正确理解苦的含义,全面把握生活的实质,该吃苦时就吃苦,该享乐时就享乐。苦苦乐乐,乐乐苦苦,苦乐相生,生活才波浪起伏,多姿多彩。
淡,这是生活的真味,可惜我们日用而不知。人生的种种滋味,最终都以淡收束,人生就是一杯茶,无论贵贱都要茶淡杯空,“荒冢一堆草埋了”,“生存华屋处,零落归丘山”,人人都得淡出人生的舞台,谁也不能永享富贵。对人生看得最淡的就是周恩来,当别人得了一官半职便忙着看风水修祖坟,希望永享富贵时,身为总理的他却在1965年就让家乡人将自己的祖坟平掉了。而他死后连骨灰都撒进山河大地,生命源于泥土,又复归泥土,这是多么旷达的胸怀啊!因此不妨将名利看淡些,再淡些。当我们以淡泊的心态去做人处世时,就能笑对人生的横厄困穷,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从而日日是好日,处处沐清风,潇潇洒洒过一生。
清代闭月和尚有首看破红尘的诗便是对淡的最好注释:“人生好似扑灯蛾,见利忘身却为何,寤寐思之昏若梦,醒来不觉笑呵呵。”能从甜苦淡三味中品尝人生,是生活的大智慧,一个人如能以这三味垫底,那么,人生的种种滋味也就能从容品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