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诗云“定论还须待阖棺”。到了该总结发言的日子,我突然感到无话可说。这绝非前言说尽,后话无继,而是胸有万语千言不知该从何说起。更何况,我至今尚未正式入住,严格来说,家装尚在进行中,又哪有什么“论”可以定呢?
但反刍所历艰辛,仍幸得些许经验教训。总的说来,要想装修好,有三个问题要想好。
首先,该找装修公司还是找游击队?这是个老得掉牙的问题了,但至今仍在困扰许多业主。我们楼里装修,这两种组织各据半壁江山。几个月下来,找游击队的痛斥游击队,说设计不合理、施工不规范、偷工减料“无恶不作”,最后一算,也不比正规装修公司省多少钱;而找装修公司的也大骂装修公司,说找了装修公司也不能省心,悔当初不如找游击队省点钱。所有人都诅咒发誓此生再不装修,若不幸还有下次定要换批人马云云。其实装修如此之累,关键就在于没有找对人。而想找对人,事前就得多“潜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嘛:多打听口碑,多观察工地,甚至多跟老板(或工头)聊聊以了解为人,这样的功课是少不了的。
但无论事前准备工作做得多么充分,过程的控制依旧艰难。所以,这就引出了第二个问题:你有没有可靠的监理?
监理有多重要,没有装修过的人不会明了。尽管在装修之前我曾苦寻专业监理,但泉州地界翻遍,也没有运气遇上个合适的。其实,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运气能遇上个既专业且尽责的监理———装修公司派的那个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在许多家庭的装修过程中,这个职务基本上由自家人亲历亲为。如果家中众人一律事业繁忙,难得有空关心装修大计,那你还是找家装公司吧,毕竟有人管总比没有的好,当然,装修得好不好,绝对是“自求多福”的事儿。若家中有人可用,也得有些专业水平,否则即使到了工地也是个“睁眼瞎”。像我们楼里的刘小姐,做建筑工程的老爸专门从湖北老家赶来,不但快好省地搞定了她的豪宅,逗留泉州期间,还能惠泽四邻———给大家做了段时间的义务监理。刘爸一走,四邻均是一片惋惜。而另一位邻居,装修时则是夫妻轮番“看场”、父母齐齐上阵,可没人懂行,最后也是该漏水的漏水、该墙裂的墙裂,别人有的麻烦都有,别人没有的麻烦他们家还有。
找对装修承办方、找到尽责的监理人,房子能不能住的问题就算基本解决了。但住得舒服不舒服,则是设计的问题了。
有人说,设计不就是平面图吗?如果只是这么理解,将来会有麻烦无数。其实一纸设计图,除了安排我们未来的起居,还决定着装修的预算。在哪儿是趟门、在哪儿是个柜、哪些地方用什么材料,都与银子密切相关。经验表明,没有通盘设计过的房子,装修下来花的钱不比设计过的少,而且还要浪费许多。经验还表明,如果在设计时没有连制造材质一起确定下来的,将来大大超支的可能性极高。在这个问题上,我就是个反面教材。
虽然设计图纸非常重要,但它透露不了的信息之多也是惊人的。设计图会告诉你这个造型很漂亮,却不会告诉你它很难清洗;设计图会告诉你铺上壁纸很别致,却不会告诉你,阴雨天气它会发霉;设计图会告诉你,开放式书房很通透,但它不会告诉你,相互干扰受不了……就像我家的那扇中式窗花格,即使我天天与之见面,还是会忍不住惊艳。但惊艳自有惊艳的代价———窗花有些镂空处小得连小姆指也伸不进,保洁成了大问题。家住我楼上的黄先生,原来设计了一个完全开放的小书房,视觉效果很不错,但才住进不到两个月,他又启动了“二次装修计划”———给书房重新装个门。
所以呀,思来想去,还是老妈说得对———实用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