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对住宅认识的不断“升级”,买房越来越重视居住质量和“家”的氛围,买房的要求也开始从够用、实用向追求舒适方面转化。舒适型住宅中的两房就这样越来越受人追捧。记得曾经有人说过:“选择了一种户型就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这也从实质上说明了户型设计实际上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设计,两房迎合着消费者“以人为本”的居住理念,最直观地表现出了消费实用性的概念。所以上海的两房变得越来越抢手。
城市出品安贞爵板生活
两房好因为总价好
三口之家不是不喜欢三房,而是不喜欢三房的总价。房价升得太快,快得让人来不及反应。本来想买三房的钱,突然就只能买两房了。年近40的陈先生,一直打算好好买间三房,一家三口各有各的空间,但他现在改主意了。有必要把所有的钱都用在住上吗?翻开报纸的置业版面,一万元似乎成了市区置业的起步线,豪宅的及格线早就划到了单价两万总价三百万以上。在职场全力打拼的工薪上班族,不是看得份,而是躲得份。好在大家心都很平,毕竟我们的居住质量在年年提高,所以不仅单价六千元到八千元的房子受宠,总价百万以内的房子也跟着被追。两房就这样被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
置业门槛的抬高,让我们的买房变得现实。用有限的资金买到比较中意的房,因为价格不能由己,那么就只能自定面积了。前些日子看到一个购房指导专栏,题目是50万元置业计划。这样的计划也正是给选择小户型和两房的投资者看的。所以说,不是两房有多好,而是它的总价好。现实中,美丽的房子很多,可生活给定的条件有限,毕竟年收入、月付能力等才是更重要的参考坐标。如果想早点园一个安家梦,我们可能都会从两房起步。一个两房一(两)厅,小到85平方米,大不过110平方米,五六十万即可安居,一百万可以住在市区。
那么单身公寓可能总价比两房更低,是不是更应该选择单身公寓呢?这又应该听市场的。曾经看过一个小型调查报告,发现大部分购房者只要有一定经济实力,都喜欢买有小区的两房而不是单身公寓,特别是对婚姻有想象的,他们说这样更有安全感和安定感。过去很多人选择单身公寓,主要是看中投资,但现在除了绝对市中心的单身公寓还有一定的租赁市场和升值潜力外,投资一般的单身公寓似乎意义不大,所以建议大家还是选择小区房,哪怕远一点。
是否需要第三间房?
亲朋好友的气派三房也着实让人羡慕,或许您对电视里家居装潢节目里美轮美奂的居室效果也还记忆犹新———与时俱进且标新立异的客厅,温馨感人的餐厅和厨房,宜中宜西的书房,以及个性张扬的主卧,似乎在两房也都可以体验,难过的就是少了那间儿童房或曰客房。当我们奔着三房而去的时候,多半也就为了这间房,可是这间房真的很有用吗?
先说客房吧。请问您有些什么客人要来住,还非住不可?换做是你,你有什么时候需要住到您的亲戚朋友家去,出差?度假?空间培养个性,个性也需要空间,您有哪些亲戚朋友家是您愿意去住而同时感觉自在的?再说回来,客人住您家,您愿意了,您家人怎想?说实话我挺同情老电影《万家灯火》里边上官云珠演的那个媳妇的,还有,那可是四十年代,来的还是家里老太太。所以,客房坚决不要。
再来说说书房?首先我并不想冒犯,问您有几多藏书。按照西方人古时的用法,书房除了阅读,主要就是写信。请问您现在还写信吗?中国人的书斋,琴棋书画必居其一,可惜鄙人现在连下棋都简化到了网上,别的更是给省略了。写写画画以陶冶情操的人自然有,但在打工一族中究竟是少数。或者要在家里写点工作报告的,家里太太愿意吗?偶尔为之倒罢了,天长日久恐怕就不行。好说的索性让以后就在公司加完了班再回来,不好说的还得问你们老板收房租呢,除非您自个儿就是老板。毕竟工作气氛和家庭气氛是不怎么相容的。SOHO主要还是适应单身的,尤其不适合中国家庭。因此,书房如无必要,建议也delete。
那么三代同堂的家庭呢?两口子都上班,小孩得让老人来帮着点儿,第三间房给老人家住,应该是适得其所、派上用场了?但是根据我和身边朋友的经验,我们的长辈大多可敬可爱,愿意帮着带孩子,但未必就安心住在儿女家。这就是“金窝银窝草窝”(长辈周末回家),“一锅汤距离”(长辈与儿女住同一个或者相邻小区,最佳距离是一锅汤送到尚热)等买房说法盛行的原因。我们可敬的长辈也需要自己的空间。事实上,孩子小时,孩子不是跟父母睡就是跟老人家睡,孩子大了,老人家大多淡出。因此说卧室两间够了。除了长辈从外地过来等特别情况,第三间卧室也请慎重考虑。
所以说三房是合情的,但不一定是合理必须的,一切让我们根据自己每个阶段的经济情况自定。因为房价高了,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是:我们所购买的每个平方是不是值得?
房子大不如效率高
分析了第三间房的这些可能用处,你可能已明白了我的主张。是的,我坚决主张捂紧钱袋子,要重视房子的使用效率,也就是钱的使用效率。如果第三间房需要成立,那么第四间房、第五间房甚至更多的房间都是需要的。但是对很多人来说,我们的资源、购买力是有限的,这也是本文探讨的前提。如果抛开这个前提,人对空间的需要可以说是无限的。
如果要我舍去现实说说心里话,回答到底喜欢什么样的房子,我的回答是,我需要一座“贝金汉宫”(球星贝克汉姆的私人豪宅的戏称,区别于皇家的白金汉宫)。虽然没有去过,但从电视上看,大概有一座小学的规模。丘吉尔说过,人创造了建筑,然后建筑塑造了人。人的个性发展要求是无限的,因此对容纳人性的建筑的需求也是无限的,每个人都这样。性情暴戾但却酷爱艺术的罗马独裁者尼禄在建成伟大的“金宫”作为私宅寝宫后,发出的感叹竟是:我终于开始像人一样地生活了。
我们不妨再换一个角度看一看买两房可以多出些什么。同样的钱可以买到更满意的地段,信仰地段的朋友肯定不在少数,这也是我常给身边朋友的建议(事实上不按照地域情节给建议往往碰一鼻子灰)。房价越来越高,两房和三房的差价就越来越大。但相反的,生活中其他一些值得重视的内容却呈价格下降的趋势。为了大房子,我们有必要把旅游、健身、文化娱乐等需求都压缩吗?有统计显示,上海家庭的支出当中购房比例已位列全国之首。多买房买大房可能带来投资收益,但是可能的代价是个性发展的压缩和牺牲。我们生活的目的和快乐到底在哪里?相信无论你做何选择,都会同意:房子不代表生活的全部。
或许有朋友会说,买大房子还不是因为房价涨得太快了。多买多得益,现在买小了,将来要换大房还不知道得花多少钱。那么你有没有想过干脆把买一套房的钱买两套呢?一套自住一套投资?毕竟自住的房子涨了意义也不大,但有多出的一套情况就不一样了,因为它实实在在可以带来收益。
我的一位朋友就是这样投资的:当初在流行买三房的时候,他思虑再三买了两套相邻的两房,一套自住,一套备用(或出租或给老人住),反正可以灵活组合。其实这样组合的人市场中还真不少。他们根据自身的现实需求去选择住房,虽然住大房是他们的梦想,但有的人不愿把自己的一生都用来供楼。有的人大户型也买得起,但他们还是喜欢买两套地段和朝向都让自己满意的两房,什么时候空间不够了,就把两间打通成为一个大房子。这种“2+1”或“2+2”的选择,可能是两房走俏的另一重要原因吧。
因为工作的原因常常会接触房地产行业,也就常常会有和身边的朋友交流买楼置业信息的机会。其中有不少年轻的朋友们真的可以称得上是深谋远虑,今年虽然不过20多岁,老婆在哪里还不知道呢,可看着房价涨,就急着一步到位,连借带欠,买房子把将来儿子结婚的住房需求都算上了。先不说今后房价是涨是跌,事实上,房子和潮流时尚一样,过不了几年,当年的时尚,转眼已经落伍,扔进去的装修费可能真的就像打水漂了。到时候,再卖再买可能又要花一笔手续费了。与其如此,不如从众一下,买个现实经典的两房。
两房户型的生活规划
有一定的装修,并保证有分割的自由度。比如餐厨连体,动静分区、干湿分离等都属于这一原则。然后按照使用效率的原则,尽可能避免两卫的户型,除非家庭成员有洁癖。万科王石统计分析认为,中国住宅建设中厕所明显超量,在万科的中档住宅开发当中确实也身体力行了,一卫的户型占据主流地位。
功能齐全,有一定的工作区,最好是一个角落就可以解决一个问题。有的户型会有些过渡面积,比如玄关区附近,餐厅和客厅之间等等,利用好了可以作为学习区或家务工作区。摆一台电脑,置几个书架,来张休闲椅都可以,更生活化一点,放一个熨烫板也不错。不必担心客厅的格调,其实客厅是别墅进门后的那间,我们现在用的还是起居室。新买房那会儿还常有亲朋好友来参观参观,日子久了那还是自己生活的地方。沙发不必气派,电视背景墙不要,最重要是舒服。所以大可以压缩沙发和电视柜的空间,更多的让位给自己最最经常的活动。
最好有2-3个储藏空间。家的品味之一就表现在物品安置有序不杂乱。如果户型设计里边本来就有储藏室或者能辟出储藏空间那自然是好;实在没得选时,也可以考虑把两卫中的一个处理成储藏室,既省了装潢的钱,又可以让您的家居更整洁漂亮,现代风格的核心原则就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