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波的家:“就是个大杂烩”

王朝装修·作者佚名  2008-04-0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男主人自己设计的中式储物柜调剂了桃红色墙面带来的夸张艳丽

在美国生活过8年的张波这样评价他的家:“就是个大杂烩!”说得干脆利落,他没有用mix&match(混搭)这样时尚的字眼,他也许不想把自己的家往任何一种固定模式上套。他说:“我的家就是用来住的,好用、方便、有亲和力,无论我和太太还是我的父母,都住得舒服。”

雅舍档案

地点:海怡花园建筑面积:240多平方米

建筑格局:共三层,一层:客厅、餐厅、厨房、父亲房、保姆房、双卫;二层:主人房、母亲房、储藏室、卫浴间;三层:屋顶花园、玻璃屋

雅人印象

一位狂爱音乐的室内设计师

张波,上世纪80年代就读于广州美术学院,90年代初游历美国及欧洲,现居广州,从事建筑室内设计。闲时画画、做家具、听音乐,自娱自乐。

张波是不折不扣的唱片发烧友,目前收藏的唱片已有一万多张,他说目前对音乐的迷恋已变成了对唱片收藏的迷恋,他有次在一家店里一口气买了30多张黑胶唱片、20多张CD,把店员都看呆了。

雅舍风情

我的家就是个大杂烩

这似乎是一盏不属于当下这个年代的灯,看到它,我恍惚回到了张爱玲时代的十里洋场

张波的家绝对算得上文化混血、风格混搭的典型代表。厚实的餐桌是意大利设计师的作品,枫木的;高靠背的餐椅出自苏格兰设计师之手,鸡翅木的;旁边的唱片柜、储物柜则是张波自己的手笔,材料有榆木、也有菠萝格。你还在为这些材质的混搭而心生疑问的时候,一抬头,竟然看见墙壁上端排着一溜儿老古董:清末民初的老油灯、老电风扇、老式电话机……它们很沉静地站在墙端,一点都不意外的样子。

梳妆台是主人淘回来的老家具,上世纪30年代老上海的款式,沉稳而不失精致

而到了主人房,还可以发现梳妆台是淘回来的老家具,上世纪30年代上海老梳妆台的款式,沉稳的雕花兽脚、传统的几近剥落的朱红漆配上30年代从海外传过来的金属拉手,似乎都不再属于这个时代。张波说,就是喜欢这种老东西带来的岁月感,况且有三面大镜子可以当穿衣镜用呢!

旁边的床头柜属于上世纪20年代美国草原派风格,从番禺一个专做出口家具的厂买回来的,床头柜上面的台灯却描绘着很东方的工笔花鸟,在张波的眼里,它们走到一起没有任何障碍。

就像床尾的储物柜一样,也是张波自己的设计,用榆木制作,借鉴了中式传统药柜的形式,现在用来放CD或零碎杂物,庄重而不显得沉闷,这可能还得感谢搭在上面的那块精致的刺绣丝巾,据说是从尼泊尔带回来的;阿拉伯的龙图案丝绣地毯,也带来了东方味道。

来自尼泊尔的床罩,出自印度、意大利的色彩艳丽的抱枕,只一张床上就会聚了东西特色

而最让人惊叹的,则是那床上用品的异域风情:黑白图案交织的床罩中间是一个夸张的红色的圆,凝聚了所有的呼吸,这么印象派的画面,让人过目难忘,据说这是来自尼泊尔的;而艳紫色与明黄色搭配的抱枕,出自印度;深红色与斜纹相间的大抱枕,则是意大利著名品牌贝纳通的设计。一屋的色彩明艳,一屋的中西交融,在这么多绚丽斑斓的色彩中,竟不觉得眩晕,惟有看不够的感觉。张波说,这些布艺都是他太太的功劳。能混搭得如此漂亮,也不简单啊,一问,他太太果然也是学美术出身。

张波说他讨厌“系列”这个词,他不喜欢把家做成很统一、很一成不变的样子,比如家里全都是清一色的红木家具,或者清一色的北欧板式家具,他喜欢变化带来的美感。他从小受东方传统文化的熏陶,又在美国生活了8年,所以他的家难免在文化上混血,风格上混搭。

电影玩偶活跃了空间

爱家故事

唱片是家里最多的饰品

父亲是作曲家,母亲是戏剧演员,其实,张波骨子里流淌着音乐的血液,这么多年来他一直把音乐当作生活的一部分,这点从他收藏的唱片已可略知一二。客厅、卧房,凡是能看到柜子的地方,都能看到唱片。唱片,在他家里似乎无处不在,也成为这个家最有张波个性的饰品。

看上去,大部分家具都似乎为唱片的收藏而生。客厅进门左边,有个高达10层的展示架,每一层,除了唱片就是唱片;就连电视柜旁边的两个展示架、卧房里的储物柜、展示柜都“碟满为患”。家具是现代的几何造型,很简单,但很有味道,可以看出尤其注重储物功能的设计。

张波说,画画的人都想把自己的创意实施出来,这些都是他几年前的设计,想得最多的就是这些唱片的安置问题,搬了几次家,很多新买的家具都被淘汰了,惟独这些自己设计的家具保留了下来,一是对唱片的情感,二是对家具的情感,都让他无法割舍。

说到家具设计,他说当时没有小孩,所以没有考虑太多,如果现在要重新设计的话,他一定会把孩子的因素考虑进来,高度啦、功能啦,都要重新考虑了。

经经乐道

换种颜色换种心情

紫色楼梯像一把折扇缓缓打开

楼梯是紫色的,从一楼往上看,像紫色涟漪向上一圈圈荡漾开去,扶手、踏板都被涂成了紫色,浪漫到极限。从满屋贴着的“囍”字、从大幅的婚纱照里,我们知道这个家不久前才成为新婚房。

张波说,原来楼梯是白色的,为了换种感觉,将楼梯全部换成了紫色。原来,一种颜色的变化就能换来一种新的心情,就像卧房里的桃红,餐厅里的明黄,快乐的成本并不高啊。

兼顾父母的居住心情

张波的父母亲刚刚搬过来住,拍照时,母亲抱怨儿子,为什么不买新家具呢?那么多漂亮的偏不要,偏偏要自己做,唉,搞不懂。

张波说,老人毕竟跟年轻人的审美不一样。我问,那你怎样照顾他们的情绪或习惯呢?张波说,家既然是用来住的,就应该让每个人都住得舒服,尤其是两个老人,二老的房间他会全部按他们的意思来办,买新家具买他们想要的东西,让他们住得开心就行。他说,一个家还是要学会容纳,毕竟开心是第一位的。

张波父亲自创的石头人像画

看得出,二老在儿子家住得确实很开心。采访时,张波的父亲吹起了笛子、葫芦丝,接着又让我们欣赏他自己创作的石头画,这是一个多才多艺、活得非常快乐的老人;而演了一辈子戏的母亲,身段、样貌、举手投足,都有少见的优雅。二老每天晚上最喜欢的就是到三楼屋顶花园里纳凉,这里花草繁盛,墙上爬满了绿色藤蔓,两人说说话,吹吹江风,看看对岸的灯火,有种闲散的幸福。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