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老艺人制作技艺 翻修作品成“文物”
当龙顺成的老师傅将一件件遗落民间的古旧家具恢复原貌时,人们不禁感叹又一个刻录时光的工艺品被保存下来了。自“修复工程”开展以来的两个月间,龙顺成的老师傅们已经完成了20多件明清家具的修复工作。这些翻修后的作品真实地还原了中式设计风格,全部被精心保存起来,作为“文物”收编在龙顺成明清家具艺术馆中,供后人观摩学习。
修补家具功在“修补”文化
几百年前的明清家具制作工艺流传到现在很大一部分已经丢失,随着这最后一批从事明清风格家具制作的老手艺人的离开,部分制作工艺又将失传。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一份系统的工艺教材可供后人观赏、学习,能够留给后人观赏的实物也越来越少。龙顺成将着力在影像、文字、图册、声音、实物展示等几大方面进行收集,为今后从事明清风格家具制作的设计师及手工艺人员提供一份完整的教材。
以往的手工艺人员完全是从“师傅带徒弟”的模式中走出来的,“而现在的年轻人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很难完成任务”,大部分明清时代家具在几十年前硬木家具厂公私合营时流入了个人收藏者手中,见不到“好东西”的设计师很难设计出符合明清家具制作“规矩”的作品,只能是照猫画虎。
当古典文化遭遇现代工艺
明清两代家具设计形成了中国家具设计的顶峰时期,其中明代家具以简洁、舒适闻名,清代设计则注重美观,全面精雕细琢。明代家具多是黄花梨材质,清乾隆年间盛行紫檀,晚清年间多制造红木家具。
黄花梨、紫檀材质的家具雕刻上讲究灵气,入刀很浅,但雕刻效果逼真、灵动;红木家具雕刻较深,精致的同时显得不够活络。
明清年间非常注重对珍贵木材的节约利用,紫檀、黄花梨雕刻工艺的形成也是始于节约的初衷。
真正明清年代流传下来的家具在后背板及隐藏部位的材质选择上,很少直接选用紫檀、花梨材质而是用稍微常见的木材替代,这也是鉴别真品与赝品的一种方法。
红木古董家具的珍贵不仅仅在于材质的产地及种类,其整体的工艺水平及出产年代也是构成其全部艺术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一味追求材质而不首先学会欣赏红木家具的艺术性对关注红木家具的人来说是美中不足。
当年部分工艺的局限及年代久远造成的明清家具有时会有疤或雕刻曲线走形现象发生,而不熟悉明清家具风格的后人很可能将此缺陷作为标志夸大开再应用到现代明清风格家具制作中,这给明清风格的继承带来了极大隐患。
现代人钟爱明清硬木家具
明清家具设计风格是中式设计的标志风格,随着我国中产阶层群体的壮大,中式设计在潜移默化中流行起来。大套、小套中式风格家具成为中产业主的必然需求,而设计师在继承明清家具设计风格制作符合现代生活习惯的新中式家具方面的能力成为其创作的最大瓶颈。
对新中式家具的生产除了在设计上要拥有成熟的水平,雕刻、烫蜡等工艺环节也要拥有手法成熟的师傅。
据了解,目前我国能在设计及工艺环节均得到成熟水平控制的明清风格家具生产企业还为数不多。明清家具设计风格成熟也包括明清室内陈设,因此新中式明清风格家具的摆放也大有讲究。
对明清风格的继承是新中式设计的基础,设计者及消费者整体设计、欣赏水平的提升是新中式设计逐渐成熟的积累过程,这其中设计师视野的扩大尤为重要。30年后,有望再次出现一个成熟的标志性的中式设计风格。
老家具变新“五招”
古典家具热潮的兴起,让曾经落寞于旧货市场的老家具也跟着“宝贝”起来,人们都争相“淘”着这些既实用又有收藏价值的老家具。
但是,收藏的同时也要注意到这些老家具中存在的卫生隐患。毕竟这些老家具大多年代久远,而且经常四处“流浪”,很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污染,如原使用条件的生物污染,木材中虫卵、螨虫等各种寄生虫的污染等。
其实,对于这种老“宝贝”,可以这样为它做清洁,以下的“五招”不防一试,足以把你的古家具变得焕然一新:
第一招:拿到户外开放的空间,利用大自然的阳光达到去湿的效果,同时也可除去因年代久远而产生的霉味。值得注意的是,切忌在烈日下暴晒,以免适得其反引起家具开裂。
第二招:用大功率的吹风机吹,以去除老家具表面的浮尘和积土,但切忌用湿布擦,否则会对家具漆面造成损害。
第三招:可以涂抹消毒水来杀死老家具中的虫卵。值得注意的是,最好先用清水稀释少量消毒液,将一块棉布浸入其中,完全拧干后再擦拭。
第四招:一些老家具上会有水泥浆、油漆等黏着物,可应用物理手段清除,比如精细的刀刮和打磨。
第五招:如果不打算保留原有漆面,也可以用水冲洗,在卯、榫等积垢较深处,可以用碱水冲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