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实木地板销售五大猫腻

王朝装修·作者佚名  2008-05-0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最常见的是换名称,用俗称替代商品名称,让消费者难以比较。比如编个富贵木、象牙木、黄金木、巴西红檀等好听的名称,消费者很容易把这些好听的名字和名贵树种联系起来。其实这些只是一般的普通木材,例如巴西红檀不过是普通的子京木,买错树种会让消费者每平方米损失数十元甚至上百元。

二是针对材料作假。表层用加色面漆,底面用填充腻子或铝膜掩盖真实纹理,掩盖板面虫眼、腐朽、开裂等缺陷,还美其名曰“防腐防潮”;或者面层用加色面漆,底面用填充腻子底漆掩盖虫眼、腐朽、开裂等瑕疵,让消费者看不清木材的真实纹理,以达到以次充好的目的,这两种做法不仅有害健康,而且在安装一两年后,还会出现脱色严重的现象。

三是混等级。主要做法是将地板原材料的B级、C级板掺入到A级材中售卖,同一木种中A级材与B级材价格相差数十元。如果在A级材中掺10%的B级材,每平方米单价就可下降一二十元。

四是短规格。就是在板的厚度上做文章,比如将厚度17mm的板当18mm的卖,消费者一般很难注意该细节,仅1毫米的差别每平方米的价格就会差到5—10元,甚至更高。

五是吹服务。国家的质保标准是一年,有的经销商在销售前吹嘘要保5年甚至10年,买后就不管或推卸责任。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