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 魏城
不久前,自嘲为“50后作家”的新浪博客博主郑渊洁接受香港凤凰卫视采访时,曾经抱怨说:
“每当我的排名快超过前面几位明星时,他们就把一张准裸照放上去,就是在浴室里的自拍照,点击量就非常高,一下子就把我甩掉了。我一看没办法,我也拍一个,然后放上去,但我的名次却马上直线下降。我觉得他们这是不公平竞争。”
郑渊洁是中国著名的童话作家,曾经一个人自编、自写一本杂志长达22年,但就是这么一个写作能手,在网络博客时代,也竞争不过那些年轻的靓女帅哥博主。
“不公平竞争”?
郑渊洁曾与该榜第3名博主Acosta有过一段对话,说出了他的困惑:“按说博客的基本表现形式是文字,作家是舞文弄墨的行家里手,但为什么新浪博客排名前100位当中作家很少?博客是公平竞争的舞台,是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的竞技场,可为什么一些作家在这个文字角斗场败下阵来?”
我特理解老郑的烦恼:老郑其貌不扬,年老色衰,演戏、唱歌、走台步、上镜头,都比不了那些年轻貌美的靓女帅哥,唯一擅长的就是码字儿,如今好不容易盼到了一个比拼写字的博客时代,不料还是屈居人后,那些靠长相吃饭的明星们,居然仅仅靠贴张照片,传个录像,就赚得大把的点击,把老郑远远地甩在后面。
其实,说新浪博客排名靠前的博主中缺少作家,并不公平,截至今日,至少前10位博主中的职业写手或专业传媒人,就有韩寒(第二名)、洪晃(第四名)、郭敬明(第五名)、董路(第七名)、李承鹏(第九名)和郑渊洁自己(第十名)。依我的理解,老郑的抱怨大概是:除了新浪博客百强名单中有大量娱乐界明星之外,即使是那些职业写手或专业传媒人,也有不少人“功夫在诗外”,靠着码字儿之外的手段赚取点击率。
于是,就连老郑本人也不满足于纯粹码字儿了。浏览一下他的博客,既挂着坐在马桶上谈经论道的录像带《郑在方便》,又贴着不务正业客串电视脱口秀节目《郑氏胡说》的剧照,也是十八件兵器,样样俱抡。老郑自称,博客使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我深居简出,现在我云游四方。”
新浪博客据称是中国“第一大博客家园”,如果完全以点击率说事儿,新浪博客的总流量排行榜的确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博客的现状。从这个榜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以下几大趋势:
一、草根博客仍然难以抗衡明星博客。
在新浪博客百强名单的博主中,名人仍然占绝大多数,而那些少数的“草根”博主们,或者是具备明星容貌和气质、因而被明星制造商们精心打造并发射升空的“人造卫星”,或者是传播“八卦星闻”、反射恒星余晖的“借光月亮”。所以,有人认为,博客世界仍然与传统的“星空”相差不大:是已有明星们争辉竞艳的新天空,是“星商”们制造和发射卫星的新战场,是少男少女们追星捧月的新看台,博客预言家们所说的平民写作时代并没有到来。
二、年轻貌美忽然成为博坛出奇制胜的法宝。
按理来说,博客的英文含义就是网络日志,用老郑的话说,其“基本表现形式是文字”,但因网上可以发布照片和录像,所以,“50后”自然难敌“80后”,诸如花容月貌、豆蔻年华这类娱乐界明星的“天生丽质”,已取代传统文人的才思泉涌、妙笔生花等素质,成为决定博客点击率高低的关键因素。
三、男色大有超越女色的趋势。
因为追星族以少女为主体,她们对心仪的明星最为执著、沾粘、忠诚,她们的追劲儿最为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死缠烂打,她们也最肯为偶像花钱,所以,就像影坛、荧坛、歌坛的“星商”们热衷订制男星一样,如今博坛的“星商”们也喜爱打造少男博主,例如,新浪博客流量排行榜的前五名中,就有韩寒、Acosta、郭敬明三个20岁出头的小帅哥。
四、千万不要招惹青春偶像博主。
青春型博主往往有一大批铁杆儿粉丝,他们通常不问是非,只讲立场。“80后作家”郭敬明法庭输了官司,被判剽窃,但他坚持不道歉,粉丝们也毫无保留地支持他,点击率不降反升;中年评论家白烨招惹了一回少年作家韩寒,被韩寒及其粉丝骂得难以招架,落荒而逃,白烨甚至学习鸵鸟,关了自己的博客;也在新浪开博并名列前茅的资深传媒人洪晃,曾经鼓起“找死”的勇气,以新学的上海话“凹造型”,形容韩寒、Acosta一类“明星感觉比文人感觉多一点”的“80后博主”,也几乎被对方粉丝的愤怒口水所淹死。
当然,如果说韩寒、郭敬明、Acosta等“80后”仅仅长了一张年轻漂亮的脸蛋儿,显然并不公平,我本人其实就很喜欢他们的文字:或挥洒自如,或空灵飘逸,或优美感伤,不仅抓住了同龄人的想象力,也征服了许多中年人多疑的审美心理。但同样明显的是,他们的年轻和他们的帅气,至少在同龄人的脑海中,与其潇洒的才气和生花的妙笔混合在一起,产生了化学反应,进而幻化出层层如虹如雾般的魅力光环。
也许,这就是郑渊洁等“50后作家”所抱怨的“不公平竞争”?
本报颇受欢迎的专栏《卧底经济学家》的作者蒂姆·哈福德(Tim Harford)最近写过一篇文章《漂亮脸蛋儿处处占便宜》,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漂亮脸蛋儿在各行各业所占的额外“便宜”。文章是西方人写的,谈的也是西方的“美貌溢利”(beauty premium,另译“美丽贴水”),这至少说明,追星现象和造星产业并非中国独有。追本溯源,把人的年轻美貌当作商品来生产和消费,始作俑者其实是市场经济更为发达的西方,如今正在学习市场经济的中国,不过是在“与国际接轨”罢了。
名人为何开博?
但话又说回来,就像我们不能完全以成败论英雄一样,我们也不能完全以点击率来衡量不同博主的贵贱高低,更不能仅凭新浪博客百强排行榜来评判博客落户中国以来的功过是非。
去年我去中国采访中产阶级状况时,曾经顺便就中国博客的发展采访过一些名人博主和博客网站老板,现在不妨把其中的部分对话摘抄于下:
(采访对象之一:洪晃,中国互动媒体集团首席执行官。截至2007年3月4日,她在新浪开设的博客共有3850万个点击,排名第四。)
问:你工作这么繁忙,为什么还要写博客呢?
洪晃:我喜欢啊。
问:你写博客,是纯属个人爱好,还是看上了博客未来的商业价值?
洪晃:我觉得它有没有什么商业价值。如今,几乎每三个中国人中,就有两个人在谈论博客的商业价值。也许博客会给写博客的人带来一些商业价值,但博客本身怎么产生商业价值呢?我能拿我的博客上市吗?我能拿我的博客卖给别人吗?这就等于说,我能把我自个儿卖了吗?那你就去打工不就完了吗?
问:为什么你的博客人气那么高?
洪晃:我觉得,我没有把它完全当做一个博客来写,而是把它当做一个专栏来写。
问:你下的工夫比较大?
洪晃:也不是下的工夫比较大,而是说我比较喜欢写东西,我觉得挺好玩的,此外,我的写作风格可能跟中国现有的写作风格不一样。
问:那你的名气也帮助了你的博客点击率,是吧?
洪晃:也可能,有知名度总比没知名度好,但博客点击率也不能完全归因于知名度。你看,徐静蕾的博客特别火,按道理来讲,她没有巩俐、赵薇、章子怡这些人名气大,但巩俐的博客就不行。
(采访对象之二:张广天,著名话剧《切·格瓦拉》的编剧兼导演。也在新浪开博,截至2007年3月4日,共有超过39万个点击)
问:你在新浪网上开了一个博客,你的博客能为你带来经济利益吗?
张广天:那是不可能的。新浪网感到最头疼的事情,就是它如何把名人博客转化为商业利益。博客目前来说只有两个作用,一个作用是,大家现在用它来联系和沟通;第二个作用是,在一定范围内扩大博客写手的影响。
问:但现在博客好像也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是吗?
张广天:这要分两下说:首先,博客点击率奇高的一个前提是,你要有像徐静蕾那样的名声,但像我们这种从事文化知识产业的人,不可能成为明星;其次,整个博客都要靠着徐静蕾似的人物来获得商机,我想,就是徐静蕾不写博客,找她的人也不会少,因为明星就具有一定的商品性,只不过这种商品在这个行业里转型,在那个行业里转型,这件事情跟博客关系不大,是吧?但是我们这样的人还是借了博客的光,因为毕竟通过网络阅读方便嘛,因此加强了你的沟通性。
(采访对象之三:方兴东,博客网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曾被网民称为“中国博客教父”。)
问:据说“博客”这个译名是你最早使用的,是吗?
方兴东:对。最初基本上是我一个人摇旗呐喊,前两年没人搭理我,后来大家才慢慢沿用我们的译名。从1996年到2002年,我写了六年有关互联网的文章,但我在网络里居然连一个发表权都没有,要发一篇文章,你就是发不出来。但是,有了博客以后,我就从一个被动者转变为主动者了。所以,我在博客中一下子看到了互联网的未来。互联网的未来根本不是什么新技术,而是普通网民从被动者转变为主动者,这一变化才是互联网的未来,这是互联网真正的革命性意义所在。
星空与草地
在中国,洪晃、方兴东肯定都是赫赫有名的明星般人物;虽然张广天不在新浪博客百强名单之内,但毫无疑问,他在中国也是个名人。然而,如果你认为中国博坛就是恒星、流星、人造卫星和月亮争奇斗艳的星空,那你就未免以偏概全了。
根据中国政府的最新统计数字,中国目前共有1.32亿互联网用户,仅次于美国,其中2000万人拥有自己的博客,320万人经常更新自己的博客。
我常去一些真正的草根博客家园溜溜转转,或窥探一下陌生人的心灵秘密,或了解一下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其实,新浪博客百强排行榜之后成千上万的真正草根博主,才是中国博客的主体,他们并不在乎什么点击率,更无意成为什么博星,“我博故我在”,或为自娱自悦而开博,或为少数知己而写博,从未幻想通过博客捞名获益,也从未尝试通过骂战争风吃醋。如果说新浪博客百强排行榜是星光灿烂的天空,那么,成千上万默默无名的草根博主就是繁花似锦、茂草如毯的大地,星空中某颗瑰丽璀璨的恒星、或某粒骤然划过的流星,固然会引来众目仰望(点击率高),但恒星看多了,脖子会疼,流星看过了,眼睛会酸;大地上某个普通的花园、某片无名的草坪,虽然一时难容太多人观赏(点击率不高),但花香养鼻,草色养眼,曲径通幽,健腿益心。
让中国博坛不仅成为明星争奇斗艳的星空,也成为小草润物护地的草坪,这其实也是最初亦为草民的方兴东创办“博客中国”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