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秦汉时期的壁画中已出现有提笼架鸟的图形,到唐宋年间更是喂养飞禽成风直至如今,什么架鹰、养鹤,喂嚼舌的鹦鹉,善斗的黄头(是小型的山雀),能鸣的百灵、画眉、绣眼、红蓝灯、红子等。为此畜养相应鸟的鸟具也应运而生,什么金丝笼、象牙笼、斑竹架、紫金钩,各大窑口的鸟食缸也相应争奇斗艳。
宋元时期以一色釉为主,龙泉窑的梅子青、越窑青釉,景德镇的影青、白釉等,而北方有官窑、汝窑、定窑。明清以降则有青花、粉彩取代了前朝的一色釉,从形制上也有所变革,宋元时代以鸡心形尖底为多,而器形也较大,以饲养较大鸟类为多,如八哥、鹩哥都以竹筒节的中段开一洞作为食缸,而配以瓷水缸;明清以降直到现代,则形制变小花色变多,还以喂不同的鸟配不同的食缸,如无锡、上海、苏州、杭州一带,喂养善斗的黄头(是小型的山雀),方笼内就配有瓷质的大小粉缸、水缸,一套三件,或清花、或粉彩,还要配上红木或紫檀木制的粟子管,接食鸟缸,再加上竹制的食扦,笼的三面都布满了食具,而且样样讲究,有文理。
每年春秋二季,上海、无锡、苏杭一带都会有斗鸟大会,自清末至今也有百年的历史了,已形成了一种民间的文化,由于鸟具是实用的且每天都得洗刷,极易损坏,有年代的老食缸保留下来的不多,上品的更是凤毛麟角。我曾藏有几套宋元的龙泉、白釉、影青的鸟食缸,其中一枚定窑娃娃纹的鸟食缸为最贵,其形为鸡心缸,体形较大,高和广都为7厘米,胎薄釉肥呈炒米白色,周身刻缠枝牡丹,上俯三个胖娃娃,品相完好,实为难得,评为鸟食缸的佼佼者当不为过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