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统计系统小议

王朝网站推广·作者佚名  2011-12-0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指数统计是怎么来的我就不知道了,有点像KPI的产品,(这里说的指数是互联网上的关键词关注程度)

最先接触的是google的搜索趋势,后来认识了百度的指数,单独看指数的话能了解到的东西是不多的,这也得结合很好的行业对用户行为的统计报告,研究那么多东西,无非是搞明白现在流行什么东西,某个时期流行什么东西,什么地方的人更关注,什么样的年龄群体,什么样的性格,什么样的性别,什么样的学历,什么样的收入,什么行业的用户群体对某个产品的关注程度。人们的消费能力,认知程度。

对比认识一下,google比百度多提供语言的区分,当然百度用户大概不需要区分都知道,使用国内流行,热门词语检索的大概都归类了汉语,但这认识是不好的。在日本检索av,你知道是哪个国家的用户在大量的关注么? google提供了更加详细的时区对比关系,不同时间区域数据都可以方便的获得,具有更高的参考价值。

对于相关时段发生的事件,都是通过关键词在自家的新闻频道索引的。没什么特点,指数变化关系绝大多数都从关联的新闻上缺少说服力。没有一个更好的事件系统来描述清楚那些拐点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新闻本身缺少这方面信息,另外一方面索引内容基于关键词匹配的范围还是太狭小了。

对于关键词指数用户模拟评测的范围也容易产生偏移,但2家都没有相应的引导工具,很简单的举个例子,我正在查看“NOKIA”最近被关注的程度,系统应该告诉我,互联网上关注这个词语的用户同时还在关注哪些相关的信息?有个类似网页检索的相关词推荐,不同的是这个词语首先有指数索引,其次要和我正关注的这个词语有很大的相关程度。

如果指数系统能更大程度上取代数据报告,直接后台分析日志,加入用户相关信息分类就好了。

我们也可以这样想的,我们拿一次用户行为数据报告来说,男性,25到30岁的,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薪水3000到8000之间的关注股票的人也关注汽车。要是指数系统能实现到这一步就真的牛了,呵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