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娱乐信报:《山楂树》手抄本风格依旧感人 时评_娱乐报道

王朝娱乐八卦·作者佚名  2011-11-0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从来没有过这么特殊的感受,并不觉得《山楂树之恋》的小说、电影有多么优秀和高山仰止,却止不住地要为它落泪。大概还是因为故事的生离死别吧,现实生活中亲历生死的机会毕竟不多。

电影《山楂树之恋》继承了小说原著那种磨磨叽叽的氛围,镜头谈不上有什么感染力,演员也没什么大开大合的表演做渲染,但随着电影的情节,之前看小说时已经收获的那一段感动会不自觉地翻腾起来,老三和静秋的生死相许仍然令人把持不住。

电影改编中有个最失策的地方,在原著中,静秋听说老三得了白血病后曾有一大段心理活动,她想“老三如果死了,我也就活不成了,和他尽可能地感受世界的美好之后,我就跟他一起去死……”大意如此。

因此静秋和老三在医院的3天是奔着“献身”去的,但电影中没有了这段描写,两人的最后一晚就失去了力量,电影中静秋的“献身”也显得有点莫名其妙。虽然两人只是睡在一张床上什么也没干,但这种对“纯真”的维护,比起原著这一段的生死相依的高潮戏却大打了折扣。

电影比小说更精彩的地方在于结尾的那张照片,老三临终前一直贴在天花板上的两人合影,这是一个绝妙的创意。除此之外,电影则几乎全篇继承了小说“手抄本”似的平淡和粗糙,让观众在真实和简单中慢慢体味情之滋味。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