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飞的故事/英雄故事丛书(英雄故事丛书)|报价¥9.00|图书,传记,军政界,军人,贾兴安

王朝王朝水庫·作者佚名  2008-05-1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点此购买报价¥9.00
目录:图书,传记,军政界,军人,

品牌:贾兴安

基本信息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页码:169 页码

·出版日:2006年

·ISBN:7508713362

·条码:9787508713366

·版次:2006年9月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32开

·丛书名:英雄故事丛书

内容简介

近一个世纪以来,在我国伟大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英雄模范人物,如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雷锋、赵一曼、江竹筠等等。他们有的面对敌人的威胁,大义凛然,坚贞不屈;有的为了夺取战斗的胜利,不怕牺牲,勇于献身;有的心中装着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有的胸怀人民,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人民的事业。他们是中华儿女的优秀代表,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楷模。为了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四有”公民,编辑出版了这套“英雄故事丛书”,把这些著名的英模人物介绍给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

本册为《英雄故事丛书》之《王若飞的故事》。

王若飞是我党早期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王若飞生于1896年10月,贵州安顺人。他从青年时代起就投身革命,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1922年6月参与发起成立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积极从事马列主义的宣传。

1923年4月赴苏联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并转为中共党员。1925年3月回国后任中共北方区委巡视员、中共中央训练部主任。1925年10月至1926年3月任中共豫陕区委书记。1926年调上海任中共中央秘书部主任(即秘书长),参与处理中央日常工作。1926年下半年到1927年初,参与领导了上海工人第一、第三次武装暴动。1927年起任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农民部部长和宣传部部长。1928年6月赴苏联莫斯科出席中共六大,后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1931年回国,任中共西北特委特派员,后在内蒙古包头因叛徒出卖被捕。在长达5年零7个月的监狱生活中,他坚贞不屈。1937年获释后,任中共陕甘宁边区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抗战爆发后,1938年起任中共中央华中工作委员会兼中共中央华北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兼任八路军副参谋长。1940年春至1941年9月任中共中央秘书长,1941年至1943年3月任中共中央党务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调查研究室党务研究室秘书。1943年3月至1945年8月任中共中央研究局党务研究室主任。1944年11月起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工委书记,负责主持南方局日常工作。1945年6月在中共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同年8月与毛泽东、周恩来一起作为中共代表赴重庆同国民党谈判。1946年1月代表中共方面出席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4月8日在由重庆返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于山西兴县黑茶山遇难。王若飞以自己的生命,实践了他“一切要为人民打算”的诺言,成为共产党人学习的楷模。

编辑推荐

近一个世纪以来,在我国伟大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英雄模范人物,如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雷锋、赵一曼、江竹筠等等。他们有的面对敌人的威胁,大义凛然,坚贞不屈;有的为了夺取战斗的胜利,不怕牺牲,勇于献身;有的心中装着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有的胸怀人民,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人民的事业。他们是中华儿女的优秀代表,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楷模。为了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四有”公民,编辑出版了这套“英雄故事丛书”,把这些著名的英模人物介绍给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

本册为《英雄故事丛书》之《王若飞的故事》。

目录

苦难的童年

“若飞”的由来

热血青年

东渡日本

在法国勤工俭学

“要走苏联的道路”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草原烽火

八月的草原,一派盎然,鲜花在绿茵茵的草毯上开放,绚丽多姿,芬芳四溢,远处的大青山蜿蜒起伏,头顶的天空白云悠悠。

在灼热的骄阳下,王若飞化名“黄敬斋”,头戴礼帽,身着绸褂,装扮成商人模样,在地下党和一位“交通”的带领下,秘密地进入了内蒙古地区。

沿途的风光是美丽的,但祖国的大好河山,却被残暴的敌人蹂躏得满目疮痍、惨不忍睹。驼背上不是投机商人,就是国民党士兵,有时还会碰上潜入到草原来的日本鬼子。一座座新修的碉堡,一队队被抓的壮丁,哨卡,铁丝网,起火的蒙古包,被杀的老额吉……

看到这些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悲惨景象,王若飞的胸中,刹那升腾出一股激愤的怒火,他顾不得长途跋涉的辛劳,冒着敌人四处盘查的凶险,走村串户,访贫问苦,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从牧民、农民和当地地下党的口中,王若飞得知,自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内蒙古地区的革命力量受到了严重摧残,反动势力又日趋嚣张起来。土豪劣绅乘1928年大旱之后,廉价收买农民的土地和耕畜,使无数农民家破人亡、妻离子散,阶级矛盾更趋尖锐。国民党强制推行大汉族主义和民族压迫政策,在蒙旗中划地设县,形成蒙汉旗县并存、分治对立的局面。大量的牧场放垦,严重地损害了蒙族同胞的牧业,因此,民族矛盾也日渐尖锐。在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下,蒙汉人民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内蒙古严峻的形势,使王若飞深感自己责任的重大。

1931年9月,王若飞在归绥(即今呼和浩特市)布置完工作以后,很快来到了包头。

在包头,为了工作方便,王若飞住进复成元街商贾云集的泰安客栈。

当天晚上,在这个地区坚持工作的乌兰夫,躲开特务的耳目,也化装成商人打扮,来到旅馆找王若飞汇报工作。

王若飞和乌兰夫是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时相识的。如今,久别的同学在这里重逢,彼此有说不出的兴奋和激动。他们紧紧地握握手,便亲切地拥抱在一起。

“党派你来,太好了。若飞,我们盼了你好久了!”

“云泽(乌兰夫别名),你在这里坚持斗争,真是辛苦了!”

寒暄之后,乌兰夫汇报完这个地区目前的各项工作,便迫不及待地听取党中央和王若飞的指示。

王若飞扼要地分析了国内外的形势及南方工农红军的革命战争进程,接着,就传达了党对这个地区建立红色根据地的工作要求。

王若飞说:内蒙古地区是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9.00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