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20.30目录:图书,传记,科学家,物理学家,
品牌:弗里茨·斯特恩
基本信息
·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页码:356 页码
·出版日:2004年
·ISBN:7542834525
·条码:9787542834522
·版次:2004年12月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32开
内容简介
本书探索了在希特勒上台之前德国社会中那种充满矛盾的前景,在纳粹统治时期德国科学文化及其恐怖的衰落,以及二战后的迅速恢复和两德统一后面临的国内外矛盾。作者巧妙地将历史与传记结合在一起,描述了许多著名的犹太科学家和政治家,如埃尔利希、普朗克、爱因斯坦、哈伯、魏茨曼、拉特瑙等人的曲折人生。其中德国人与犹太人的关系是一条主线,作者着重描写了爱因斯坦和哈伯在急剧变化的德国世界中的人生命运。
无论从哪方面讲,1900年前后的德国,都是一个欧洲强国。得益于两者——犹太人的解放运动以及始终存在的对犹太人的偏见——之间的张力,许多德国犹太人脱颖而出,成为社会上令人瞩目的人物。斯特恩在这本书中探索了:在希特勒上台之前德国社会中种种充满矛盾的情景,纳粹统治时期德国科学与文化极其恐怖的衰落和二战后的迅速恢复,以及两德重新统一后面临的国内外矛盾。斯特恩巧妙地将历史与传记结合在一起,别出心裁地描述了许多著名科学家(如埃尔利希、普朗克、爱因斯坦、哈伯)与德国文化之间纠缠不清的一生,以及一些政治人物(如拉特瑙、魏茨曼)曲折的人生道路。其中德国人与犹太人的关系成为一条主线。本书第三章是全书的重头戏,也是分量最重的一章。作者采取比较手法,浓墨重彩地描绘了爱因斯坦与哈伯这两位完全不同类型的犹太天才在急剧变化的德国世界中的命运。作者对备受争议的哈伯尤其充满了同情。
作者简介
弗里茨·斯特恩,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教育家。哥伦比亚大学博士,观为该校荣誉教授。此外,他还在康奈尔大学、柏林自由大学、耶鲁大学等多所大学任教或指导。
斯特恩教授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欧洲思想史方面,曾任《爱因斯因全集》编委会和执委会成员。同时,他也是一些文化名人的研究专家。斯特恩有多本著作问世。如:《文化绝望的政治》、《权力的责任》、《非自由主义的失败——现代德国政治文化论文集》、《金与铁:俾斯麦、布莱希罗德与德意志帝国的建立》、《梦想与错觉:德国历史的戏剧》,以及这本《爱因斯坦恩怨史》。
媒体推荐
书评
斯特恩(对爱因斯坦)的生动描述非常有趣,意义深远。……他是用一个历史茄的智慧和对真理的追求来写作的,对于无论是在极端的还是在日常的历史条件下所出现的人性的不确定性和脆弱性,他都用心去体会。……在描写德国的兴衰方面,再没有一个人比斯特恩写得更好。
——《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
充满了哀挽之情,分析细致,涉及广泛,斯特恩的书,对复原一个让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人一度钟情的德国原状大有帮助。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rimes Litemry supplement)
写作优雅。……令人着魔。……也许曾在那么一个短暂的时刻,确实有一个属于爱因斯坦的(和哈伯的)德国世界。然后……它变成了希特勒的,而且在那个国度里失去了的东西再也不可能复得了。但那确实是一个光彩夺目的时刻,我们应该感谢斯特恩如此生动地将我们带回到这样的世界。
——《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
书中对众多人物的描写,其高超之处并不在于它揭示了专业传记的新特征,而在于它表现出了所描述的人的个人态度、他们与朋友和同事的关系,以及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
——《今日物理学》(Physics Today)
编辑推荐
本书探索了在希特勒上台之前德国社会中那种充满矛盾的前景,在纳粹统治时期德国科学文化及其恐怖的衰落,以及二战后的迅速恢复和两德统一后面临的国内外矛盾。作者巧妙地将历史与传记结合在一起,描述了许多著名的犹太科学家和政治家,如埃尔利希、普朗克、爱因斯坦、哈伯、魏茨曼、拉特瑙等人的曲折人生。其中德国人与犹太人的关系是一条主线,作者着重描写了爱因斯坦和哈伯在急剧变化的德国世界中的人生命运。
无论从哪方面讲,1900年前后的德国,都是一个欧洲强国。得益于两者——犹太人的解放运动以及始终存在的对犹太人的偏见——之间的张力,许多德国犹太人脱颖而出,成为社会上令人瞩目的人物。斯特恩在这本书中探索了:在希特勒上台之前德国社会中种种充满矛盾的情景,纳粹统治时期德国科学与文化极其恐怖的衰落和二战后的迅速恢复,以及两德重新统一后面临的国内外矛盾。斯特恩巧妙地将历史与传记结合在一起,别出心裁地描述了许多著名科学家(如埃尔利希、普朗克、爱因斯坦、哈伯)与德国文化之间纠缠不清的一生,以及一些政治人物(如拉特瑙、魏茨曼)曲折的人生道路。其中德国人与犹太人的关系成为一条主线。本书第三章是全书的重头戏,也是分量最重的一章。作者采取比较手法,浓墨重彩地描绘了爱因斯坦与哈伯这两位完全不同类型的犹太天才在急剧变化的德国世界中的命运。作者对备受争议的哈伯尤其充满了同情。
目录
致谢
作者附识
中文版前言
导言
第一篇 德意志生活的期望/1
第一章 埃尔利希:近代化学疗法的奠基人/3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爱因斯坦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了著名的英雄:德国新闻界,至少是具有自由一民主倾向的媒体,都把他放在显赫的位置,他的照片(常常是复制的)也变得众人皆知。对这位不修边幅的天才的新崇拜,预示着一种更深层次的变化:旧秩序中的那些喜欢穿着挂满勋章的制服的显贵消失了;现在出现的是刻意的不拘礼节的这位孤独的贤人。他成了一份资产,一个濒临崩溃并被国际科学家共同体有意排除在外的国家的资产。
他在国外也很有名:一个从未受过战争时期沙文主义和可疑的民族主义玷污的科学天才,彻底改变了人们的宇宙观。并重新定义了时间和空间的基础,他的方式是如此深奥,以致只有少数几个科学家能理解这个新的神秘的真理。法国和英国的科学家都为他庆贺,把他看成是第一个被“恢复名誉”的德国人,这些赞美无疑是对其他德国人的嘲讽。事实上,一般来说,爱因斯坦在公众中的声望(特别是协约国的赞许)并不能被他的一些德国同行所接受。
不管有多么不同,哈伯和爱因斯坦都成了魏玛共和国的重要代表人物。哈伯以自己的能量和雄心服务于德国科学;而爱因斯坦仅仅因为自己的存在就无意问充当了德国的国宝。他们的关系再次密切起来,尽管仍然存在差异,但敬意和友情的纽带将他们连在一起,他们有共同的追求,共同的私人需要——哈伯担心,由于那些反犹主义者对爱因斯坦的诋毁,可能会迫使爱因斯坦接受来自国外的邀请。
喝彩引发争议:一些著名的德国科学家从个人偏好和反犹的角度出发,表达了他们对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保留意见。爱因斯坦再次认识到民族主义一种族主义因素在德国仍旧很有生命力,他所称的德国人“天生的奴性”使得这种因素变得更加危险。哈伯没有这种疑虑,但是他在针对他的朋友有时候也针对他自己的那些诽谤中,也遭遇到了德国生活中的黑暗面。在遭到公开攻击的岁月中,爱因斯坦发现哈伯是一个坚定的朋友和顾问。
1920年2月,爱因斯坦在大学的讲课遭到破坏,据称是因为学生抗议课堂上有一些不是学生的人来听课,但是媒体强调了在这背后的反犹主义的弦外之音。8月份,媒体报道了一次公然抨击爱因斯坦理论的会议;爱因斯坦公开地答复,而且——让他的朋友感到悲痛地——挑起争端地答复道,攻击并非为了真理而起,而是源于政治的一种族的敌视,“如果我属于[右翼的]德意志民族党,那么不论我有没有戴纳粹十字标志,如果我不是一个具有进步的国际主义信念的犹太人,那么……”他略去了那明显的结果:那样就不会受到攻击。这些当然让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