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LINUX告别“MOUNT”和UNMOUNT

王朝system·作者佚名  2008-05-1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习惯了WINDOWS的你用起LINUX来,是否觉得不习惯呢?特别是读书磁盘时的无穷无尽的“MOUNT”和“UNMOUNT”。以下是给LINUX一个象WINDOWS一样的“我的电脑”。

第一步:在桌面上建立一个名为“我的电脑”的目录,然后右键单击该目录,属性/目录,左键单击文件夹的图标,出现选择图标对话框,选择你喜欢的图标,单击确定;

第二步:确定你的硬盘的分区信息。在命令状态下运行“FDISK /DEV/HDA”(可用FDISK /?查看)按“P”显示分区表信息,记下设备名及相应的系统即第一项和最后一项。本人机子硬盘15G,装有WINDOWS98、WINDOWS NT和BLUE POINT LINUX,其分区表如下:

设备 ID 系统 NT下盘符

/dev/hda1 6 FAT16 C

/dev/hda2 5 扩展

/dev/hda3 7 HPFS/NTFS D

/dev/hda4 6 FAT16 E

/dev/hda5 7 HPFS/NTFS F

/dev/hda6 6 FAT16 G

/dev/hda7 83 linux

/dev/hda8 82 linux交换区

第三步:建MOUNT点目录。/mnt/目录下建立以下目录:cdrom、floppy、diskC、diskD、diskE、diskF、diskG。当然,目录名可按你自己喜欢命名。

第四步:编辑/etc/目录下的fstab文件(用文编辑器或VIM编辑器均可),原来是这样的 /dev/hda7 / ext2 defaults 1 1

/dev/hda8 swap swap defaults 0 0

/dev/fd0 /mnt/floppy msdos noauto 0 0

/dev/cdrom /mnt/cdrom iso9660 noauto,ro 0 0

none /proc proc; defaults 0 0

none /dev/pts devpts mode=0622 0 0

其中,第一列为设备名,第二列为MOUNT点(目录名),第三列为分区类型,第四列为加载方式,最后一列可能是读写属性,值为0或1。在此基础上,加上各区信息结果如下:

/dev/hda7 / ext2 defaults 1 1

/dev/hda8 swap swap defaults 0 0

/dev/fd0 /mnt/floppy msdos noauto 0 0

/dev/cdrom /mnt/cdrom iso9660 noauto,ro 0 0

/dev/hda1 /mnt/diskC msdos noauto 1 1

/dev/hda3 /mnt/diskD ntfs noauto 1 1

/dev/hda4 /mnt/diskE msdos noauto 1 1

/dev/hda5 /mnt/diskF ntfs noauto 1 1

/dev/hda6 /mnt/diskG msdos noauto 1 1

none /proc proc defaults 0 0

none /dev/pts devpts mode=0622 0 0

完成后保存退出编辑器(可在K/系统应用/Kfstab配置)。

第五步:建立文件系统设备。打开“我的电脑”,右键/新/文件系统设备/确定,出现KFM对话框,在“一般”标签文件名框中填入适当文件名,不要改后缀名。权限一般不需要重新设置,选择设备标签,设备项填“/dev/hda1”,安装点为“/mnt/diskC”,文件系统为“default”(在fstab文件中已设置分区类型),分别选择MOUNTER图标和拆卸设备图标。用同样的方法建立各驱动器的设置。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