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18.70目录:图书,传记,科学家,农林学家,
品牌:祁淑英等著
基本信息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ISBN:7203046559
·条码:978720304655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0开 0开
内容简介
袁隆平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世界级农业科学家。
袁隆平,生于1950年9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曾成功选育了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强化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国际上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此外,他还先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粮农组织等多次国际奖励。
他培育的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每年增产的稻谷相当于每年解决6000万人的吃饭问题。
他有两大愿望:一是把杂交水稻推向全世界,二是把超级杂交水稻搞成功,以造福全人类。
本书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生动的情节和鲜为人知的故事,以多角度、多层次地向广大读者展现了袁隆平这位高大而平凡的人物的曲折经历和心路历程。
作者简介
祁淑英,1933年出生于滦南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河北青年报》、《河北日报》从事编辑、记者工作。曾担任河北青年杂志社总编辑、花山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先后出版长篇小说《废墟》、《唐山大地震记事》、《鸳鸯剑》等。报告文学《妈妈,五丫对您说》获河北作协文学创作奖。退休后,与丈夫魏根发合作撰写的长篇传记文学《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荣获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其中《钱学森》获全国第二届苹花杯优秀传记文学作品奖。
魏晓雯,1958年出生于滦南县。1981年毕业于中国矿冶学院。现在长沙市科协从事科普教育工作。曾在《小学生科普报》任编辑。先后发表科普论文多篇。
媒体推荐
序
……—他给世界带来了福音
袁隆平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世界级农业科学家。
20世纪80年代初,当袁隆平被印度农业部前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庄重地领上国际学术会议的讲坛时,这位博士把袁隆平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并郑重地向各国专家介绍说:“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世界带来了福音。”
90年代,当袁隆平站在美国罗德岛菲因斯特“拯救饥饿奖”的领奖台上时,美国前总统顾问、农业部部长助理帕尔伯格教授则称赞袁隆平:“他的研究成果击退了饥饿的威胁,袁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
这就是外国人眼中的袁隆平。
这位曾经在湘西一所农校里当了多年穷教员的农业科技人员,曾几何时,成了世界级的大科学家,成了中国最权威的学术机构之一中国工程院的院士。在世纪之交的喜庆日子里,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向他颁发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和奖金;有关权威机构还把天上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袁隆平星”。几亿、几十亿人当中,有几个人获此殊荣!伟哉,壮哉,幸哉,袁隆平!
为这样一位人物树碑立传,理所当然。摆在我面前的是河北传记文学家祁淑英和她的女儿魏晓雯合著的传记文学作品《袁隆平传》。这是一部风格独特的科学家传记.我为它的出版感到由衷的高兴。
几年前,也曾有人为袁隆平作传。为一个杰出人物出版多部传记是值得庆幸的事情。世界上写拿破仑的传记有100多部,写爱因斯坦的传记也很多。只要各有特色,读者就不会感到多余,反而会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传主的经历和性格,对人物有更全面的认识。祁淑英、魏晓雯合著的《袁隆平传》,多角度、多层面地向广大读者展现了袁隆平这位高大(隆)而平凡(平)的人物的曲折经历和心路历程,扣人心弦,引人深思。
袁隆平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母亲发现这个幼小的心灵对大自然充满幻想,对绿色世界怀有一份爱心.便十分珍爱他的童心,逐渐培养他的兴趣。袁隆平少年时期,多难的祖国正受到日本的入侵,中华民族英勇抗战的壮举,激发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当他开始懂事时,他意识到人生是一盘永远下不完的棋,他把自己当做一个过河卒子,拼命前进,永不后退。学农,是他人生的一个重大抉择。他把自己喻为一粒种子,不管撒在土地上的任何一处,都会生根发芽。袁隆平的性格中有其平和的一面,又很富于挑战性。他具有非凡的创新胆略,敢为天下先。他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他对外国人的权威观点敢于质疑,大胆提出自己的创见。他的“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的科学选题,就是这样提出来的。在三年困难时期,他和广大群众一样挨饿,但他却以非凡的勇气向威胁着人类的“饥饿恶魔”挑战。他在人生道路上也经历了许多坎坷和磨难,但他相信,走过秋天的泥泞、冬天的风雪,就会迎来春天的曙光。他相信,穿行在磨难之中,他的智慧就会发出璀璨夺目的光芒。他经历了太多曲折,但他坚持“杂交水稻”项目的科学研究,与他的助手一起,在崎岖的科学道路上百折不挠地攀登前行,就像到西天取经的唐僧,经历了九九八十一劫难,终于获得了成功。达到了“光辉的顶点”。袁隆平人格之可贵,在于他是以他的创造勇气来从事自己的事业,又以平常心来对待自己的成就。他始终能以平常心来对待自己,拒绝做官,把自己留在学家的角色之
中。他效仿爱因斯坦,失意时不气馁,得意时不忘形,分外之事虽有利而不为,分内之事虽无利而为之,始终安于自己的农业科学研究。袁隆平在科学研究上有着丰富的想像力,而在为人上却脚踏实地、忠厚诚实,具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对家庭、爱情的执著,同他对科学的执著是一样的。因此,他是一个具有完整人格的人。我们从祁淑英、魏晓雯的《袁隆平传》中读到的就是这样一位科学家袁隆平。作家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生动的情节和鲜为人知的故事,把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氛围都写得有声有色,人物性格呼之欲出,跃然纸上。
……
目录
第 一 章 妈妈讲的故事
第 二 章 战乱中的“世外桃源”
第 三 章 雾都重庆的年少时光
第 四 章 他选择了农校
第 五 章 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第 六 章 挑战权威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下课了,同学们愿意围在他身边,听他讲一些很有趣的故事。同学们都喜欢他,觉得他像一个知识渊博的大哥哥。他爱同学们,同学们也爱他。爱,使得他与同学们很亲近;爱,使得他所教授的俄语和遗传学课的教学效果非常好。
安江农校的学生大多是山里生、山里长的农村娃。学生们背着背篓,装着干粮来上学,来去一阵风,个个精精神神,爽手爽脚。因为常走山路,他们的脚板硬朗,肌肉结实。他们手勤、脚勤,做学问也勤。险恶的生活环境,将湘西人推到了生活的极限,使湘西人具有坚韧的生活张力和顽强的意志。所以,袁隆平越来越喜欢湘西人,喜欢安江农校和这里的学生了。
他说,学生学农,只靠在课堂上听课是不行的,必须边讲边实验,有时实验比讲课更重要。所以,他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科学实验活动。学校的设备、经费、资料等缺乏,但这一切困难,都没能阻止他带领学生们进行科学实验。在科学实验活动中,袁隆平注意向实践学习,向农民学习。 春天来了,布谷声声催耕催种。成群结队的农民赶着水牛,扛着犁杖下地了。他们驱赶着笨重的水牛,拖着原始的犁耙,在层层水浇的梯田上耕耘、播种。待秧苗出水后,农民们又弯腰插秧、锄草……
袁隆平热爱农民,当他带领学生们与农民并肩劳作时,俨然是个农民。他注意到一件事情:很多农民口袋里装着一根小木棍,来到田头后,便找一块平地,然后将那根木棍插到中间,并以小木棍为坐标原点,画一个“十”字。阳光下,木棍投下的影子,沿顺时针方向慢慢地移动。根据影子移动的方位来测定什么时候该休息,什么时候该用午餐,什么时候该收工回家。袁隆平不由得赞叹道,好聪明的农民哪!在这个经济贫困,没有钟表的地方,他们沿用了古代天文学家发明的“日晷”来测定时间,依然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他认为,农民兄弟是很聪明的,是非常有创见的。
秋收季节,连续数日挥镰收割。每日天刚蒙蒙亮,袁隆平和他的学生们便来到地头,太阳落山后才收工,师生们个个累得筋疲力尽。
一年四季,春天播种插秧,夏季锄草挠秧,秋天收割耕地,他样样农活学着干,并抓紧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坚持参加生产劳动。而且,他还承担着俄语和遗传学两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其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袁隆平在与学生并肩劳动中,经常给学生们讲劳动创造人类的道理。他说:
“劳动是光荣的,这不但是常识,而且是天条。劳动创造了。人类自己,劳动产生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1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