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红色相识|报价¥23.30|图书,传记,人文学家、社会学家,综合,郑智

王朝王朝水庫·作者佚名  2008-05-1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点此购买报价¥23.30
目录:图书,传记,人文学家、社会学家,综合,

品牌:郑智

基本信息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页码:250 页码

·出版日:2006年

·ISBN:7501020051

·条码:978750102005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32开

编辑推荐

本书对与鲁迅先生交往过的60余位共产党员的资料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并以交往时间为序,对他们的交往情形进行客观再现,或和谐、或交锋,均既不回避亦不夸大,力求公允真实。本书资料全面而翔实,态度客观而公正,文笔流畅朴实,既适于研究之用,又可作故事阅读。

目录

抹不掉的红色记忆

胡愈之

李大钊

陈独秀

陈望道“

任国桢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胡 愈 之

鲁迅与胡愈之之间,原是师生关系。1911年胡愈之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

绍兴府中学堂时,鲁迅正任该校学监。后来胡愈之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

在推动世界语运动、翻译外国文艺作品工作中,都曾得到过鲁迅的支持。

1932年底,宋庆龄、蔡元培、鲁迅、杨杏佛等人在上海发起组织“中国

民权保障同盟”。鲁迅邀约胡愈之参加,两人均被选为执行委员。“中国民

权保障同盟”是第三国际下面的“济难会”,是个国际性的组织,由各国有

名望的、特别是知识分子出面号召、募捐、声援、救济各国被压迫的政治犯

。作为执行委员,鲁迅和胡愈之都参加过几次会议,根据会议中提到的法西

斯压迫人民、摧残进步文化的材料,签名发表抗议和宣言,对国际舆论产生

了很大的影响。

1935年,在中日矛盾日益尖锐、国家从内战转变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

关键时刻,鲁迅却为疾病所折磨着。苏联方面通过中国共产党邀请鲁迅赴苏

疗养,但由于多种原因,鲁迅都没有答应。1936年初,胡愈之从香港到上海

,在北四川路一家饭馆约鲁迅见面,把苏联方面再次邀请鲁迅去修养的建议

告诉他,并把去莫斯科的交通情况也说了一下。鲁迅很感谢苏联朋友的好意

,他说:“苏联朋友关心我,无非为了我需要养病,……我在上海住惯了,

离开有困难。另外我在这,还要斗争,还有任务,去苏联就完不成我的任务

。……请转告苏联朋友,谢谢他们的好意,我还是不去”,“我离开上海去

莫斯科,只会使敌人高兴”(胡愈之《谈有关鲁迅的一些事情》)。胡愈之了

解到鲁迅的态度,对去苏联疗养的事就没再多谈,便返回了香港。

1936年8月,胡愈之从香港返回上海。那时,鲁迅正在病中,胡愈之忙

于救国会的活动,没能去探望。10月19日清早,他接到冯雪峰的电话,才知

道鲁迅因肺病严重突然去世。当时冯雪峰任中共上海地下办事处副主任,从

延安得到指示,鲁迅的丧事由救国会出面来办。于是,他就让胡愈之同救国

会联系并负责组织。胡愈之担任了丧仪活动秘书长。鲁迅先生的丧仪举办得

十分隆重,鲁迅遗体在万国殡仪馆停放三天,几十万人前来瞻仰先生的遗容

。10月22日起灵送葬时,几千群众唱着挽歌,高呼口号,丧仪活动形成了抗

日示威游行。

鲁迅生前,曾打算把自己的作品结集为《三十年集》出版,但没能付诸

实施。鲁迅去世后, 《鲁迅全集》的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23.30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