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33.00目录:图书,传记,人文学家、社会学家,综合,
品牌:季羡林
基本信息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页码:271 页码
·出版日:2006年
·ISBN:7506337029
·条码:9787506337021
·版次:2006年10月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16开
内容简介
★“起伏人生、不辍治学”
★管窥老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与力量
★当代中国尚在人世的最重要知识分子之一季羡林
随着张中行、林庚等学者作家的纷纷辞世,老一代知识分子的风范越发让人们怀念。近日,被誉为“当代中国尚在人世的最重要知识分子之一”的季羡林先生九五大寿刚过不久,便以回忆录的形式推出了记述其“起伏人生、不辍治学”的《另一种回忆录》一书,让人得以通过阅读季先生的文,管窥老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与力量。该书精选了季先生不同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照片近百幅,与文字相得益彰。
[作者独白]
现在,我的人生之旅快到终点了。我常常回忆九十多年的历程,感慨万端。我曾问过自己一个问题:如果真有那么一个造物主,更加恩于我,让我下一辈子还转生为人,我是不是还走今生走的这一条路?在我九十多年的生命历程中,一波三折,好运与多舛相结合,坦途与坎坷相混杂,几度倒下,几度爬起来,爬到今天这个地步,我可是真正参透了世态炎凉的玄机,尝够了世态炎凉的滋味。
[内容介绍]
本书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季先生从童年顽劣、学习游历、老年生活、治学体会四个方面入手,回忆了丰赡的人生经历,道出了杂陈的人生况味,文字风格兼具纪实性与抒情性,将时代变迁与个人经验有效地融为一体。和通常意义上的回忆录不同,本书没有采取完全线性的、编年史式的写作方式,而是以主题定文章,同一主题下的文章相互间又有对应和回护,从而把作者对几个人生关键词的记忆与感受层层剥开,读者能在吉光片羽一样的文字中读到那一代知识分子求学治学之不易,更能在深入的主题挖掘下感受到季先生对生命透彻豁达之体味。
季羡林教授是中国著名东方学家、梵文学家,中国东方学的奠基人。 季羡林教授从事东方学和印度学的研究逾半个多世纪,在印度古代语言、中印佛教史、吐火罗文译释、中印文化交流史等学术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他研究领域之广、取得成就之大、中外影响之深远是极其突出的,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本书是目前为止,季先生唯一一本对人生与治学进行总结的图文书。让人得以通过阅读季先生的文,管窥老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与力量。该书精选了季先生不同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照片近百幅,与文字相得益彰。
媒体推荐
季羡林:朴素的和谐
《另一种回忆录》是季羡林老先生的一本散文选集,但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散文选集,也许说得上这是作者与编辑的一次珠联璧合,虽然文章都出自作者季羡林先生之手,但经过编辑独具匠心的安排,我们就能够以“另一种”方式倾听季老回忆自己的人生历程。
《另一种回忆录》展示了季老和谐文化的一生,我把它当成一部辉煌的交响乐来欣赏。据说,交响乐这个词的源头可以上溯到古希腊,它是由古希腊文的“和音”与“和谐”这两个词组合而成的。开创了音乐美学的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就提出了“美在和谐”的经典论断,我们欣赏交响乐又何曾不是获得一次和谐之美的享受。从这个角度看,《另一种回忆录》确实具备交响乐的体例。编辑从季老过去所撰写的关涉到回忆的文章中选取了不同的旋律不同的节奏,将其分为四个部分,这就像是一部交响乐的四个乐章。第一部分“赋得永久的悔”是第一乐章,在热烈鲜明的奏鸣曲式中呈现和发展着两个主题,第一主题是季老所说的“众德之首”:热爱祖国、热爱人类、热爱生命、热爱自然。在他对童年、对故乡、对亲人、对乡亲的回忆中,渗透着一种伟大的爱;而伴随着爱的主题,悠悠地回应着第二主题: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之情。第二部分“遥远的怀念”是第二乐章,它以抒情的慢板缓缓地将我们带入到季老与老师、与同学、与朋友的交往之中。第三部分“大放光明”是第三乐章,这是一段如歌的行板,通过梵文、图书、书斋以及猫等与季老一生最为密切的内容入手,听季老如歌如诉地讲述人生哲理。第四部分“学术人生”是第四乐章,它以奏鸣曲式的恢宏将第一部分呈现的两大主题推向了高潮。季老将毕生精力用于学术研究,在学术研究中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践行自己的人生理想,在学术研究中塑造出让世人景仰的道德楷模;虽然季老只是在平实地叙述自己的学术经历,但我们已经感到了一种精神洗礼般的畅快。读季老的文字,就像是聆听优美的旋律,但在整个叙述中,并没有炫耀性的“华彩乐段”,这恰是季老最可贵的品格。季老的老朋友钟敬文生前曾说:“文学的最高境界是朴素,季先生的作品就达到了这个境界。他朴素,是因为他真诚。”朴素,也许可以说是和谐的最高境界,季老无论是为文还是为人,都达到了和谐的最高境界,如同灿烂之极归于平淡。
在谧静的夜晚,在桔黄色的灯光下,阅读季老的《另一种回忆录》,我的耳边却仿佛鼓乐齐鸣,或许这也是一种“大音希声”的表现方式吧。
(文:贺绍俊 出处:中华读书报 2007年1月)
另一番人生况味
文:朱华丽
出处:京华时报 2006年11月
岁月的浸涤,拂去了尘世的喧嚣与浮躁,积淀下来的是晶莹剔透的记忆。季羡林先生——一个见证沧桑变化的老人,他对曾经的点滴回味,应该是冷静的怀念和感悟。
在《另一种回忆录》(作家出版社2006年10月出版)中,季先生从顽劣童年、学习游历、老年生活、治学体会四个方面入手,回忆丰赡的人生经历,道出杂陈的人生况味,兼具纪实性与抒情性,将时代变迁与个人经验有效地融为一体。这种叙述方式摆脱了传统回忆录的线形结构,在一个主题下涉及到各个方面和历史时期,相互呼应。我们能在季老的文字中读到那一代知识分子求学治学之不易,更能在深入的主题挖掘下感受到季先生对生命透彻豁达之体味。淡然的语句隐藏着往昔的辛酸和无奈,当然也不乏幸福与甜蜜。
季先生回忆起自己的童年,眼前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把个人的人生体会和时代变迁糅在一起,让读者感受到的不是一个白发老人再回首时的无病呻吟,而是经历世态炎凉、世事变迁后的大彻大悟。谈及他的学习,他最初对学习的态度令我吃惊不小——“少无大志,从来没有想到做什么学者。”他对别人的鸿鹄之志甚为钦佩,但坦率地承认自己不是那种人。我想季老先生所说的无大志应该是没有眷恋身外之物的意思吧,包括做学者,他想做的是纯粹自我,不是学者这些名号所能拘束的,所以才会在这个领域中默默耕耘。
季羡林的另一种回忆
文:宏伟
出处:大众日报 2006年11月
季羡林先生九五大寿刚过不久,便以回忆录的形式推出了记述其“起伏人生、不辍治学”的《另一种回忆录》一书,让人得以通过阅读季先生的文章,管窥老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与力量。该书精选了季先生不同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照片近百幅,与文字相得益彰。
季先生从童年顽劣、学习游历、老年生活、治学体会四个方面入手,回忆了丰富的人生经历,道出了杂陈的人生况味,文字风格兼具纪实性与抒情性,将时代变迁与个人经验有效地融为一体。和通常意义上的回忆录不同,本书没有采取完全线性的、编年史式的写作方式,而是以主题定文章,同一主题下的文章相互间又有对应和回护,从而把作者对几个人生关键词的记忆与感受层层剥开,读者能在吉光片羽一样的文字中读到那一代知识分子求学治学之不易,更能在深入的主题挖掘下感受到季先生对生命透彻豁达之体味。
近来,季先生的散文集陆陆续续出了不少,但所出图书都是由谈某个方面、某段经历的文字集结而成。《另一种回忆录》是目前为止,季先生唯一一本对人生与治学进行总结的图文书。季先生曾说:“我曾问过自己一个问题,如果真有那么一个造物主,要加恩于我,让我下一辈子转生为人,我是不是还走今生走的这一条路?”这本书的出版,或许是对这一问题的最好回答。
编辑推荐
现在,我的人生之旅快到终点了。我常常回忆九十多年的历程,感慨万端。我曾问过自己一个问题:如果真有那么一个造物主,更加恩于我,让我下一辈子还转生为人,我是不是还走今生走的这一条路?在我九十多年的生命历程中,一波三折,好运与多舛相结合,坦途与坎坷相混杂,几度倒下,几度爬起来,爬到今天这个地步,我可是真正参透了世态炎凉的玄机,尝够了世态炎凉的滋味。
本书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季先生从童年顽劣、学习游历、老年生活、治学体会四个方面入手,回忆了丰赡的人生经历,道出了杂陈的人生况味,文字风格兼具纪实性与抒情性,将时代变迁与个人经验有效地融为一体。和通常意义上的回忆录不同,本书没有采取完全线性的、编年史式的写作方式,而是以主题定文章,同一主题下的文章相互间又有对应和回护,从而把作者对几个人生关键词的记忆与感受层层剥开,读者能在吉光片羽一样的文字中读到那一代知识分子求学治学之不易,更能在深入的主题挖掘下感受到季先生对生命透彻豁达之体味。
季羡林教授是中国著名东方学家、梵文学家,中国东方学的奠基人。 季羡林教授从事东方学和印度学的研究逾半个多世纪,在印度古代语言、中印佛教史、吐火罗文译释、中印文化交流史等学术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他研究领域之广、取得成就之大、中外影响之深远是极其突出的,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本书是目前为止,季先生唯一一本对人生与治学进行总结的图文书。让人得以通过阅读季先生的文,管窥老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与力量。该书精选了季先生不同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照片近百幅,与文字相得益彰。
目录
一、赋得永久的悔
1.我的童年
2.赋得永久的悔
3.月是故乡明
4.母与子
5.红
……[看更多目录]
文摘
插图
书摘
4.母与子
一想到故乡,就想到一个老妇人。我自己也觉得奇怪:干皱的面纹,霜
白的乱发,眼睛因为流泪多了镶着红肿的边,嘴瘪了进去。这样一张面孔,
看了不是很该令人不适意的吗?为什么它总霸占住我的心呢?但是再一想到,
我是在怎样的一个环境里遇到了这老妇人,便立刻知道,她不但现在霸占住
我的心,而且要永远地霸占住了。
现在回忆起来,还恍如眼前的事。——去年的初秋,因为母亲的死,我
在火车里闷了一天,在长途汽车里又颠荡了一天以后,又回到八年没曾回过
的故乡去。现在已经不能确切地记得是什么时候,只记得才到故乡的时候,
树丛里还残留着一点儿浮翠;当我离开的时候就只有淡远的长天下一片凄凉
的黄雾。就在这浮翠里,我踏上印着自己童年游踪的土地。当我从远处看到
自己的在烟云笼罩下的小村的时候,想到死去的母亲就躺在这烟云里的某一
个角落里,我不能描写我的心情。像一团烈焰在心里烧着,又像严冬的厚冰
积在心头。我迷惘地撞进了自己的家,在泪光里看着一切都在浮动。我更不
能描写当我看到母亲的棺材时的心情。几次在梦里接受了母亲的微笑,现在
微笑的人却已经睡在这木匣子里了。有谁有过同我一样的境遇的吗?他大概
知道我的心是怎样地绞痛了。我哭,我哭到一直不知道自己是在哭。渐渐地
听到四周有嘈杂的人声围绕着我,似乎都在劝解我;都叫着我的乳名,自己
听了,在冰冷的心里也似乎得到了点儿温热。又经过了许久,我才睁开眼,
看到了许多以前熟悉现在都变了饵也还能认得出来的面孔。除了自己家里的
大娘婶子以外,我就看到了这个老妇人:干皱的面纹,霜白的乱发,眼睛因
为流泪多了镶着红肿的边,嘴瘪了进去。
她就用这瘪了进去的嘴,一凹一凹地似乎对我说着什么话。我只听到絮
絮地扯不断拉不断仿佛念咒似的低声,并没有听清她对我说的什么。等到阴
影渐渐地从窗外爬进来,我从窗棂里看出去,小院里也织上了一层朦胧的暗
色。我似乎比以前清楚了点儿,看到眼前仍然挤着许多人。在阴影里,每个
人摆着一张阴暗苍白的面孔,却看不到这一凹一凹的嘴了。一打听,才知道
,她就是同村的算起来比我长一辈的,应该叫做大娘之流的我小时候也曾抱
我玩过的一个老妇人。
以后,我过的是一个极端痛苦的日子。母亲的死使我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