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23.50目录:图书,传记,人文学家、社会学家,综合,
品牌:于青
基本信息
·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
·页码:252 页码
·出版日:2006年
·ISBN:7562233012
·条码:978756223301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0开 0开
内容简介
季羡林先生是“国宝”,甚至是“世界之宝”。大家都知道他,但是“ 对他了解不多,更不具体”。本书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著作等身的季羡林先生,内容极为丰富,从乡土情深到留德十年,从学习、生活、尊师重道到教书育人,展示了季老极其丰富的人生阅历、广博精深的学术造诣和广泛的情趣,表现了他纯厚、质朴的性格特征和高尚的道德风范。
季先生是一位笃实敦厚,人们乐于亲近的博大长者,摇起笔来却娓娓动听,光华四射。他具有褒衣博带从容不迫的齐鲁风格和涵盖气象,从来不矜奇、不炫博,脚踏实地,做起学问来,一定要“竭译而绝”,这四个字正是表现他上下求索的精神,如果用来作为度人的金针,亦是再好没有的。本书是季羡林先生的传记,以图文并茂的手法,详细地讲述了季羡林先生辉煌传奇的一生,包括他的童年、求学之道、学术研究、业余生活等等,再现了一位治学严谨、生活丰富多彩的学界泰斗的形象。
目录
第一章 灰黄的童年 1
贫困的官庄 1
依稀慈母梦 4
兔子朋友 8
第二章 泉城求学记 11
小学天地 11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这不是一个世纪预言。历史会为此作证。
季家,在官庄本不算最穷的一户,也算是一个大家庭。但季羡林出世的
时候,祖父祖母都已去世。父辈亲兄弟有三人。老大季嗣廉,就是季羡林的
父亲。老二季嗣成,是季羡林的叔父。祖父祖母去世时,家道已败落,为了
能生存下来,不得不把最小的老三送给了别人,改了姓。此时家中已是房无
一间,地无一分。两个无父无母的孤儿实在无法活下去。先是投奔堂伯父。
堂伯父是个举人,也是方圆几十里最有学问的人。伯父,待他们兄弟二人很
好,但无奈家大,人口也多。兄弟二人有时饿得没有办法,只好到别人家的
枣林里去捡落到地上的干枣充饥。最后,他们又逃到济南谋生。
到了济南以后,人地生疏,二人拉过洋车,扛过大件,当过警察,卖过
苦力。叔父最终站住了脚。于是兄弟俩便商量,让父亲一人回老家,叔父一
人留在济南挣钱,寄钱回家,重振家园。安土重迁,毕竟是农民几辈子的传
统,只要有一线希望,他们就要在自己的老家置地盖房,老死此间。季羡林
的父辈们也不例外。
就这样,靠着在济南打工的九叔(从排行上算)问或寄点钱回家,父亲才
能勉强度日。就是在这样贫穷的时候,父亲娶上了母亲,自然不是穷媳妇不
会攀这门穷亲。母亲的娘家姓赵,在穷的方面是门当户对。家里连饭都吃不
上。自然没有钱供她上学。母亲活了一辈子,甚至连个名字也没有,出嫁前
是“熳儿”,出嫁后就是“孩他娘”了。母亲一辈子走得最远的路,是从她
娘家到婆家五里远的路。
在季羡林出生的前几年,家里忽然“阔”过一阵。那是九叔闯关东时,
用口袋里剩下的最后五角钱,买了十分之一的湖北水灾奖券,中了大奖。农
民。富贵还乡”的心理,使兄弟俩把钱运回老家,由父亲一手张罗,买了砖
瓦盖了房,置了田地种了粮。真是酣畅淋漓,扬眉吐气。无奈这种好景不长
,就像山东传统的待人接物一样,父亲也似梁山好汉宋江一样义气大方,逢
友便助,遇亲即济。
P2
点此购买报价¥2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