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17.60目录:图书,传记,人文学家、社会学家,综合,
品牌:智效民
基本信息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页码:210 页码
·出版日:2006年
·ISBN:7535432255
·条码:978753543225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16开
内容简介
本书展现20世纪上半时中国8位著名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和丰富实践。
蒋梦麟,20世纪二十三年代任北京大学校长。
胡适,1928-1930年任中国公学校长;1945-1948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梅贻琦,1931-1948年任清华大学校长。
张伯苓,1919-1948年任南开大学校长。
竺可桢,1936-1949年任浙江大学校长。
罗家伦,1928-1930年任清华大学校长;三四十年代任中央大学校长。
任鸿隽,1935-1937年任四川大学校长。
胡先骕,1940-1943年任中正大学校长。
这8位校长有7位留学美国,张伯苓早年虽未留美,同样深受欧美教育思想的影响,曾获哥伦比亚大学荣誉博士学位。他们花大力气将西方科学精神和教育理念引入中国,对北大、清华、南开、浙大、中央大学等著名高等学府的建设,对现代中国教育与学术体制的缔造,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本书不随流俗,不囿偏见,择其要者——勾勒出来,颇具参考和研究价值。
媒体推荐
书评
强国之道,不在强兵,而在强民。强民之道,惟在养成健全之个人,创
造进化的社会。——蒋梦麟
教育是给人戴一副有光的眼睛,能明白观察;不是给人穿一件锦绣的衣
服,在人前夸耀。——胡适
所谓大学者。非谓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梅贻琦
只知道压迫着学生读死书的学校。结果不过是造出一群“病鬼”来。一
点用处也没有。——张伯苓
科学精神是什么?科学精神就是“只问是非,不计利害”。——竺可桢
近年来高等教育偏重知识的灌输,而缺少精神人格的训练。——罗家伦
大学生四年毕业,并非教育的终了。乃是教育的开始。——任鸿隽
大学教育,既贵专精,尤贵宏通。——胡先骕
编辑推荐
蒋梦麟、胡适、梅贻琦、张伯苓、竺可桢、罗家伦、任鸿隽、胡先骕等八位大学校长,是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先行者、奠基人。他们都有在美国留学的经历,又是中国第一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他们曾在北大、清华、南开等著名大学担任校长,为坚持学术自由、教育独立、教授治校和学生自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只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现代学术传统和现代教育制度被中断了。学统的中断和制度的断裂,让后人走了很多弯路。因此,他们的教育理念、办学实践和人格风范,是中国教育复兴的精神资源;他们的复杂经历和坎坷命运,可以为当前的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目录
前言:看他们怎样当校长
北大功臣蒋梦麟
胡适:两次当校长
梅贻琦怎样做人做事
张伯苓:中国私立大学的拓荒者
竺可桢:管天的人如何管大学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尽管没有挨打,但蒋梦麟还是回到私塾,继续那苦不堪言的读书生活。
他说:“在最初几年,家塾生活对我而言简直像监狱,唯一的区别是:真正
监狱里的犯人没有希望,而家塾的学生们都有着前程无限的憧憬。所有的学
者名流,达官贵人不是都经过寒窗苦读的煎熬吗?”正因为这样,他才能忍
受监狱似的煎熬。他还说,如果没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万般
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名言警句的激励,他早就跑到上海经商去了。因此
他认为:“理想、希望和意志可以说是决定一生荣枯的最重臻因素。教育如
果不能启发一个人的理想、希望和意志,单单强调学生的兴趣,那是舍本逐
末的办法。只有以启发理想为主,培养兴趣为辅时,兴趣才能成为教育上的
一个重要因素。”(同上,第31页)
平心而论,蒋梦麟最初的理想还是属于传统社会的一种个人奋斗,但是
这种个人奋斗与国家社会是联系在一起的。儒家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
天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我在《任鸿隽与四川大学》一文中,曾经引述陈
衡哲对女儿任以都说过的一段话,也谈到这个问题。她说:“我们那一代人
出去留学,都有一个理想,就是学成归国,要为国家、人民尽点心力、做点
事。你们这一代却根本对公众的事,没有什么理想,只愿念个学位,找份好
差事,这算什么?”当年任以都因为思想激进,一再痛骂士大夫祸国殃民。
但陈衡哲对她说:“你知不知道士大夫阶级为国家、人民做过多少事?真正
的士大夫,处处为国家、人民着想,从不考虑个人利害,这样过一辈子才算
是有意义的。”直到晚年,任以都对母亲的这番话还记忆犹新。她说:“他
们那一代,不但开辟了很多新路径、新园地,为日后中国的发展打下良好的
基础,也满怀崇高的理想与抱负,一心要为国家、人民贡献心力。”(《任
以都先生访问纪录》第120页,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八十二年出版)
蒋梦麟比任鸿隽夫妇略大几岁,士大夫气质在他身上也有明显的表现。
P17-18
点此购买报价¥1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