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24.70目录:图书,传记,人文学家、社会学家,地理学家/历史学家,
品牌:赵兴勤
基本信息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467 页码
·出版日:2002年
·ISBN:7305038008
·条码:9787305038006
·版次:2002年5月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32开
·丛书名: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
内容简介
赵翼是清代乾、嘉时期颇有影响的历史人物,他文史兼擅,为乾隆三大家之一。在近一个世纪的生涯中,他不仅创作了大量的诗歌,而且亦有不少历史研究著述世,其思想包蕴丰富、宏阔博深,很有代表性。本书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以丰赡翔实的历史资料,生动描述出赵翼一生的业绩,同时,又采用夹叙夹议、传评结全的方法,鲜明地勾勒出其思想演化的轨迹。本书对赵翼政治思想、哲学思想、治史思想及创作追求的独特风貌与文化渊源,逐一进行系统而深入的剖析与论述,最终确立其在史学研究与文学发展中的特殊地位。
作者简介
赵兴勤,1949年7月生,江苏省沛县人,现任徐州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硕士生导师,并任中国《金瓶梅》学会理事、全国元好问学会理事、江苏省明清小说研究会理事、徐州市汉城两汉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著作有《古代小说与伦理》、《明清小说论稿》等七种,并协助霍松林教授等主编《中国古代戏曲名著鉴赏 辞内蒙》、《中国风俗大辞典》,所发表的重要论文有《理学异端学说对世情小说的引发》、《金瓶梅作者与罗汝芳哲学思想》、《儒学·理学·世情小说》、《从文以载道到以文自慰》、《论元好问词的艺术》等。
媒体推荐
后记
《赵翼评传》的写作,经历了六年之久,总算得以问世。回首往事,感喟颇多。
我承担此项任务时,《瓯北集》尚无排印本,有关研究资料也较难寻觅。后想方设法,通过熟人关系,始借得一部一般不出借的某地馆藏湛贻堂刊本《瓯北全集》。又向台湾学者杜维运教授求援,承蒙杜先生厚爱,将大作《赵翼传》慨然寄赠,很令人感动。这均为我的赵翼研究提供了方便。正当我奋笔疾书、努力写作之际,远在家乡的年迈老父亲突然患病,卧床不起。家中尽管有二位兄长和嫂嫂、姐姐等人照料,但我必须尽为子之责。于是,每每是星期五授课毕返乡,在老人床铺前侍奉两天,让兄嫂略得休息,星期日晚即返校上课。来回奔波,长达月余,可谓疲惫不堪。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精心照料,父亲病情略有好转。他望着我渐渐瘦削的面容,拉着我的手,动情地说:“公家的事要紧,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家里有你哥嫂在,你就不用回来了。千万别耽误了工作,把你那本评传尽快写好。”临行,我回望躺在病榻上的父亲,只见他那饱阅人世沧桑的眼神里,分明有泪花在晃动。我背过身去,强忍泪水,踏上了返徐的路程。岂料到了1995年10月5日(农历闰八月十一日),突然接到家中电话,说父亲病危。当晚,我饭也没吃,连夜赶回老家,然父亲已离我而去,临终都未能见上一面,以致留下终生遗憾。当时之忧伤悲痛,真难以用语言形容。我的情绪,很长时间都未能稳定下来,至今思起,仍泪难自抑。
在此之前,我与妻每年都将父母从老家接来,在徐州住三、四个月,每晚必陪老人说会儿话。白承担此项任务后,缘时间关系,不仅没接父母来同住,且回老家探望的次数也少了。父亲去世后,我一度常回家探望,以宽慰老母之心,但因丁作繁忙,毕竟难以持久,1998年春节前,我本来是与侄儿约好回老家过年的,但为了赶写书稿,最终还是取消了这一计划。除夕之夜,我暗自吟诵道:“爆竹辞旧岁,高堂盼子归。乡关云雾遮,游子泪暗垂。”的确是当时心境的真切流露。到了后来,母亲身体状况一天不如一天,处处要人照顾,须臾不能离人。双脚不能行走,思维亦不太清楚。鉴于这一情况,我与妻花千元为老人购一轮椅,既能让老人晒晒太阳,又可减轻兄嫂服侍老人的劳动强度。一次,我回老家,推着母亲去村外走走,看看田中成片的荷花、碧绿的稻田、清澈的渠水。母亲果然很是高兴,但又断断续续地念叨:“这车子是好,就是太贵了,太贵了。”声音虽说不太响亮,但吐露的却是对儿女的深情关爱。到了1998年11月22日(农历十月初四),年近九旬的老母便与世长辞。从此之后,再也看不到假期临近之时老人站在村口盼儿孙归来的瘦弱身影,再也听不到茶饭之际老人对后辈的亲切呼唤。往事遥远难追忆,近景堪悲总心伤。我们在挽联中写道:“儿女痛忆慈亲教,孙曾常怀祖母恩。”道出全家的心声。我非常感谢兄嫂及姐姐等亲人,他们为照顾老人付出了很大代价,对我的工作也给以极大支持,尤其是伯兄兴堂公,以年逾六旬之高龄,除精心侍奉老人外,还不顾酷暑严寒,帮我誊清评传的全部书稿。此书得以付梓,不仅可告慰高堂二老在天之灵,家中亲人也当深感欣慰。
这几年,稍年轻的教师纷纷外出攻读学位,在岗者所剩不多。缘此,我一直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除三届元明清文学方向研究生的教学任务外,还同时担起在校本科生与外地函授生的教学工作。有时一月之间,分赴淮阴、连云港、丰县等地,1996年11月12日,匡亚明教授来徐州看望评传的作者。那时,我恰在连云港授课,未能当面聆听匡老教诲,至今引为憾事。每周十几节课的教学工作,用去了我大部分时间。我只能以节假日或晚上时间来从事写作。三伏天气,闷热异常,身在书房,如处蒸笼,但评传的写作却不敢懈怠。因挥汗如雨,恐浸湿稿纸,不得不在肘下垫三层毛巾。脖子上亦围上一条,以随时擦掉脸上渗出的汗水。本书三易其稿,六历寒暑,初稿达五十万字,因考虑到体例等方面的原因,不得不大段删削。这几年,拙荆张传风女士则几乎承担了所有家务,以腾出时间,让我专心写作,这当然也是一种默默奉献。此书得以出版,的确亦浸透了家中所有亲人的汗水和殷切的期盼。
……
编辑推荐
赵翼是清代乾、嘉时期颇有影响的历史人物,他文史兼擅,为乾隆三大家之一。在近一个世纪的生涯中,他不仅创作了大量的诗歌,而且亦有不少历史研究著述世,其思想包蕴丰富、宏阔博深,很有代表性。本书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以丰赡翔实的历史资料,生动描述出赵翼一生的业绩,同时,又采用夹叙夹议、传评结全的方法,鲜明地勾勒出其思想演化的轨迹。本书对赵翼政治思想、哲学思想、治史思想及创作追求的独特风貌与文化渊源,逐一进行系统而深入的剖析与论述,最终确立其在史学研究与文学发展中的特殊地位。
目录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序
第一章 童年艰辛和“长安索米”
第二章 宦游京师与“大魁佹失”
第三章 出守镇安
第四章 调任广州知府
第五章 特迁贵西兵备道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乾隆二十四年(1759),瓯北已是三十三岁。他既有内阁中书任内事务缠身,又想着功名的进取,还时常为家中生计操心,而“主中阓”岂能无人?大概就在这年的上半年,他接受了友人的劝告,与同乡程景伊的外甥女高氏成亲。景伊身为侍读学士,令甥女续弦人赵门,大半是看中了瓯北的才学与人品。高氏过门之后,尽管家庭生活并不宽裕,且上有白发婆母须照料,下有刘夫人所生女也须照应,但她并不嫌弃,和前妻所遗弱女相处得比较好。正如瓯北所说:“后妻前女少参商。”同时,她也比较能理解丈夫“卖文为客贱,乞米向人难”的处境,把家事安排得颇有条理。如此一来,也省去瓯北许多心事。次年春.瓯北再次参加会试,仍未中。在他看来,自己早年那种“恨不混沌后,吾名犹不灭”的求名心理,显然是不现实的。他的确有些心灰意冷,深感愧对师友。这一情况,很快引起了军机大臣傅恒的深切关注。本来,将瓯北调出军机处,傅恒是出于不得已。恰巧,去年秋天,那些随驾出塞的军机属吏,草拟文稿往往出现失误,使得他更加思念瓯北。于是,在会试揭晓后不久,他便将瓯北复调入军机处。其实,当初将瓯北调出,不过是个缓兵之计,无非藉此以塞众口。那时倘若把瓯北强行留下,对傅恒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但属吏们会更加嫉妒,客观上会使瓯北陷入十分孤立的境地。目下,傅恒将瓯北先调出,后调入,不仅保护了瓯北,使之不受伤害,而且也提高了他的声望,可谓是明智之举。
瓯北先后在军机处供职几年,使他对国家大事有了更清楚的了解。从总体上看,国内基本上比较安定,然而,边塞平叛战事却接连不断。瓯北作为一个文职官员,他不希望有战事,渴望“甲兵全消”,天下太平,但更盼望国家领土完整、版图统一的局面早日出现。每当平叛获胜消息传来之时,他都由衷地高兴,曾在诗中写道:“中华文字到遐陬,番汉书看互校誓,回鹘城边碑十丈,天章长流海西头”(《平定回部铙歌》,《瓯北集》卷七),为收回边地、“一统车书”而欢欣。他所向往的是各民族的安定和平,归于一统。一旦“沙漠万里,悉人版宇”,全国统一局面形成,他情不自禁地唱道:“《禹贡》规模惭尚狭,尧封景象写偏真。百川水自朝东海,六幕星皆拱北辰。”(《恭和御制《题职贡图)元韵》,《瓯北集》卷九)在他看来,统一反映了各地百姓的共同要求,也是大势所趋,犹如百川归海,不可阻挡。平叛部队所到之处,“各回人皆具鼓吹,进羊酒迎以人”(《皇朝武功纪盛》卷二《平定准噶尔正编述略》),就是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2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