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相伯传略|报价¥26.00|图书,传记,人文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学家,朱维铮

王朝王朝水庫·作者佚名  2008-05-1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点此购买报价¥26.00
目录:图书,传记,人文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学家,

品牌:朱维铮

基本信息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页码:312 页码

·出版日:2005年

·ISBN:7309044983

·条码:978730904498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16开

编辑推荐

本书从从专题研究、资料辑录、亲历回忆三个不同角度,比较全面而又详尽地勾勒出复旦大学创始者马相伯先生的生平要略,包括马相伯一生对于中国的政治改革、教育改革、宗教改革和人文学科改革,付出的努力和历史效应。

目录

近代中国的历史见证——百岁政治家马相伯 朱维铮 /1

引言 /1

1.局外旁观者 /3

2.从总督幕僚到国王顾问 /6

3.失败的内外使命 /11

4.君主立宪派领导人 /16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马相伯在宦海中浮沉多年,大半时间扮演的角色是幕僚,充当达官显宦的顾问或参谋。清代的幕僚或幕友,聘用与否和待遇如何都由官员个人决定,相对地说不受资格限制,但必须是名士或专业人才,特别是同聘用者有“关系”。

据说马相伯曾为县学生员。这是否事实并不重要。马相伯即使曾中秀才,这身份也并非做官的保证。

然而马相伯没有功名,却有“关系”,同“淮系”官僚的特殊关系。

马相伯之兄马建勋,曾任淮军的粮道,即主管军粮的军需长官,同不少高级将领往来密切。马相伯在1876年进入其兄密友、山东布政使余紫垣的幕府,正是“关系”在起作用。

山东是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的管辖范围,省布政使必须从事李鸿章所热心的“洋务”,兴办各种新式军事工业、民用工矿运输业以及办理对外事务。马相伯饱受西方教育,通晓多种西方语言,自然成为余紫垣幕中最受器重的人才。据他晚年回忆说,余紫垣在署山东巡抚(代省长)期间曾委托他处理布政使的日常工作。这事在清代官方记载中尚未发现佐证。不过余紫垣曾经委派他担任山东潍县机械局的总办,则是可信的。这个“洋务”军火制造企业的局长,属于洋务派高官的幕僚亲信垂涎的“肥差”。但马相伯却不懂做官的秘密,他把这个混乱的企业整顿得可以正常生产了,而在北京的上司却怎么也不相信他呈报的造价属实,于是他只好辞职。接着,他由李鸿章委派,再往山东调查矿务。先后在山东三年,没有什么引人注目的成绩。

另一个“关系”使马相伯成了外交官。1881年4月,曾在清廷驻法使馆与马建忠同事、并交情甚好的“洋务”名流黎庶昌,做了出使日本国大臣,遴选马相伯任使馆参赞。马相伯抵日后,改任驻神户领事。但这年秋天,他回国看望病中的马建勋,便被李鸿章留住了,被派往朝鲜。

怎么回事呢?又是由于马建忠的关系。原来,马建忠赴法国,是由李鸿章选派的,一面任职于驻法使馆,一面就读于巴黎政治学院,仅用三年,于1879年居然获得博士学位。这是李鸿章门下荣获“洋进士”头衔的第一人。马建忠在法期间,事事都要超过白人,不但学业要争第一,连付房租之类小事,都要同白人相争,这虽使马建忠的房东太太气得发昏,却使“中堂大人”乐得拍手,认为马建忠替华人挣足了“面子”,“为外人所敬重”。那时清帝国推行“洋务”的三大领袖,“湘系”的曾国藩已死,左宗棠已老,唯有李鸿章最具实力。他也确有所谓“现代化”的眼光,看到帝国“自强”的出路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26.00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